最是无情帝王家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1/30/2999_201001301326281z8Sy.jpg"></p><p> 最近,学者蒙曼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开元盛世”,回顾唐玄宗数十年的统治,根据讲座内容修订而成的图书《蒙曼说唐长恨歌》也适时推出。</p>
<p> 这本书由“玄宗出世”“开元盛世”“盛世危情”“物华天宝”“长恨悲歌”五个部分组成,讲述了唐玄宗自武则天称帝时期的无靠至借助政变登基,由贤明至昏庸导致唐朝盛极而衰,最终寂寥死去的一生,很详细地勾勒出了他的每一个人生节点,且对围绕在他身边的各种角色一一剖析,尤其对人们耳熟能详的李林甫、杨贵妃、安禄山等人进行了很新颖的点评。</p>
<p> 唐玄宗在位的几十年,俨然中国封建王朝周期律的缩微版。读了蒙曼的书,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一点。</p>
<p> 李隆基小时候,正是武则天当皇帝,姓李的都不受待见,活得好像砧板上的肉。后来李氏夺回权力,自家人又开始斗,叔伯兄弟打,嫂子小叔子掐,父子动心眼儿,姑侄拼计谋……经过一番番腥风血雨,李隆基在乱局中胜出,随后黜功臣、用贤明、改制度,成就罕有其匹的开元盛世。</p>
<p> 这场戏的下半部分风云突变。到达政治顶峰的玄宗开始变得昏聩,亲小人、远贤臣,使得奸人当道朝野,贼佞把持军权,最终激出安史之乱,不得不仓惶西逃,赔上了杨贵妃的小命儿,送出了自己的龙位。数年后叛乱虽平,玄宗却变成了没有权力的太上皇,在儿子的监控中绝望而死,称霸一世的大唐也盛景不再,自此陷入历史黑夜。</p>
<p> 从乱世到盛世,再从盛世到乱世,每一代的兴亡都如此复制。唐玄宗一人就经历这冰火两重天,在历史上却是少见的。一世英豪,最后竟不得善终,究其原因,不管是臣子的叛乱,还是儿子的背弃,都是自己亲手造成的。</p>
<p> 晚年的玄宗独自幽禁在深宫时,想起佳人因己而亡、繁华因己而败,半生英名付诸东流,必定悔恨不已。“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说的虽是与杨贵妃的恋情,对照玄宗一生经历,又何尝不能契合?蒙曼将这本书取名为《长恨歌》,也是此意。</p>
<p> 最是无情帝王家。蒙曼在书末总结唐玄宗时说了三个评价:有为、有才、有情。但这“有情”其实也很无情。他先后重用数位宰相,哥儿俩好的时候,曾对人说“希望你我永世如此”,等等,激动得差点流泪;不好的时候,冷脸相对,甚至连面都不愿再见。他宠爱杨玉环,可以快马三千里递送荔枝,但马嵬之变面对“六军不发”自身难保的险境,还是“无奈何”地令贵妃去死。玄宗确实有情,面对曾与自己争帝位的兄弟,他不像雍正那样狠绝,反而让他们做了富家翁;面对被自己扳倒的一干能臣,他不像朱元璋那样血溅朝堂,只以远谪为惩,极少再行追究,而这,在历代帝王的嗜血记录中,已然是最“有情”的了。</p>
<p> 这本书说来说去,告诉你的只有一个事实:唐玄宗摆脱不了皇权体制的束缚。只要“天无二日”的思想存在,他就不可能以常人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皇权对生杀的掌握,让幼年目睹武氏专权的李隆基明白谋夺帝位的重要;皇权对苍生的左右,让壮年明智的李隆基知道什么样的制度和人才能福泽天下;皇权对失落的恐惧,让晚年迷失的李隆基连续做出误判,致使李林甫排挤能臣、杨国忠钻营得利、安禄山祸乱天下。一切由皇权而起,最终权力仍难免丧失,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命中注定的循环呢?</p>
<p>【打印】【关闭】</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