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门牌号事关大文明
<p> 冯 新</p><p> 门牌号作为一种公共符号标志,是一个单位、住户的“位置坐标”,被称为“本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它的“缺编”或“不在岗”,不仅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也给一些服务行业的救助、抢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旅游者、外来工难以凭门牌号到达目的地,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形象。</p>
<p> 没有门牌,号牌扎堆、顺序错乱,淹没了其“指位”功能,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先说事故抢险,报警人提供的地址越详细,消防人员到达越及时,损失也越小。但因为门牌号码的混乱或根本就没有门牌号码,消防队员在该向左转的时候却转到了右面,再调头回来,这不仅耽搁了最宝贵的时间,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这些单位的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医疗救援也是这样,市民们在拨打120后,说不清楚详细地址,救护车只能一步一步地查,像大海捞针一样不停地联络,导致救援没有及时到位。还有,没有门牌号,亲朋好友寄出的包裹或信件,也让邮政投递人员无所适从。特别是参加高考的学生,因此无法及时收取录取通知书。既为邮局工作带来了压力,也增加了信件的投递成本。一些外地亲戚朋友来访,往往也因为没有门牌号而多生不便。</p>
<p> 据相关部门统计,在邮政系统无法投递的邮件中,约30%是因为门牌号混乱,导致了投递员“找不着北”。在公安、消防系统,造成处警延误有40%是属于报警人给出的地址不准确。报警人之所以不能准确地给出地址,主要原因就是门牌号不全不实,或者干脆没有。而卫生系统也有30%左右是因为不清楚详细地址导致不能及时施救。</p>
<p> 由此可见,门牌号绝不是一个单位或者个人的事。门牌号的健全与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公安、消防、邮政和急救部门的快速反应水平,并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城市发展的首要目标在于人文关怀,在于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更加舒适的生活。规范好市区的门牌标识,方便百姓出行,让美丽的城市变得更整齐有序,既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民生问题,也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的形象。</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