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砒霜门事件再起波澜 农夫山泉提5大质疑
<p><img src="http://www.xycity.cn/upload/2010/01/09/2999_201001091232491mNXr.jpg"></p><p>漫画</p>
<p> 农夫山泉1月7日向媒体发表声明,表示接受海南工商局道歉,但直接质疑背后有幕后黑手。</p>
<p> 1月6日,农夫山泉公司收到《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海口市工商局抽检农夫山泉饮料事件的调查情况通报》,通报指出,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确实存在程序不当问题。为此,海南省工商局责成海口市工商局向消费者、农夫山泉、统一企业赔礼道歉;对在这一事件中违反工作程序的有关人员,将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p>
<p> 业内本来猜测,这份通报意味着沸沸扬扬的“砒霜门”事件得以画上句号,但农夫山泉7日的声明显然将句号直接升级为感叹号。</p>
<p> 在这份措辞强硬的声明中,农夫山泉直截了当地列举检测过程中的“五大疑点”,怀疑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在事件最开始即有预谋地操控检测结果。农夫山泉还将矛头指向海口工商局,称工商局对其“存有意加害之嫌”。农夫山泉还表示,目前其虽已向海南省公安厅报案,但至今未能正式立案。</p>
<p>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向某媒体表示,海南出入境检验中心作为一个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现这种失误是很重大的事情,“这个到底是不是真实原因已经说不清楚了”。事实上,在“砒霜门”事件之初,农夫山泉即称怀疑幕后有黑手,但在海南工商局已经做出和解姿态后仍表态要追究,显示出其应该留有后手。</p>
<p> 附:农夫山泉的五大质疑</p>
<p> 疑点一:“检测失误”是怎么形成的?</p>
<p> 海口市工商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抽样检测工作单》显示,2009年10月17日,在灵山路万家隆超市抽取农夫果园检测用与备份用样品各3瓶,但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委托检验检疫申请单》显示,送检样品仅1瓶。这既与《果、蔬汁饮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中规定应抽取6件产品作为检验用样品的规定不符,也与海口市工商局出具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抽样检测工作单》中表明的检测用样品为3瓶的记录不符。检测部门仅收取1瓶样品进行检测,与日后的“检测失误”有何关系?</p>
<p> 疑点二:复检留样从何而来?</p>
<p> 2010年1月5日,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在致海南省工商局的《关于接受海口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委托检测农夫山泉和统一饮料总砷超标结果误差的函》中提到,“技术中心高度重视,对留样样品进行复检并对初检结果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而检测机构《委托检验检疫申请单》中“委托检验检疫项目和采用的检验检疫方法”一栏中特别注明:“样品仅够检测,没有留样。”那么,复检留样从何而来?</p>
<p> 疑点三:“上级检测部门复检仍不合格”的说法究竟是怎么回事?</p>
<p> 在复检送检后,2009年11月30日晚8时,海口市工商局工作人员曾口头告知农夫山泉员工,送上级检测部门复检的样品仍不合格。当晚6时到8时,海口工商局4名工作人员到农夫山泉经销商处封存所有样品,并称12月1日上午要在全省范围内封杀农夫山泉产品。农夫山泉至今对当天执法人员的这些举动不解,一开始复检不合格的消息究竟是怎么出来的?</p>
<p> 疑点四:初检报告的诸多不规范岂能用“检测失误”来解释?</p>
<p> 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在致海南省工商局的函中承认初检结果有误,其原因是检测仪器不稳定造成标准曲线低点偏差大、检测人员减少了样品称样量、加大试样稀释倍数所致。可初检报告中显示3款产品检测日期不在同一天,顺序也非连续,这些无法用标准曲线偏差和样品稀释倍数大等系统误差原因解释。</p>
<p> 疑点五: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两次表态,哪次是真话?</p>
<p> 2009年11月30日,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主任吴淑良曾对媒体表态,可对检测结果负责,并称“检测程序不存在问题”,该中心具有“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的项目检验资质。此外,2009年9月23日该中心的检验设备刚刚通过一年一度的仪器计量校准检测,检验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而且进行此次检测的检测人员是具有10多年检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p>
<p> 2010年1月4日,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在给海南省工商局的函中解释初检结果有误的主要原因:一是用于总砷检测的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灵敏度下降,该仪器使用年限已近9年,经对初检当天该仪器绘制的标准曲线进行分析,当时仪器状态不稳定,尤其是标准曲线低点偏差大,对检测结果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样品前处理中未严格按标准方法称样及定容,检测人员为了缩短检测时间,减少了样品称样量,加大了试样稀释倍数,这在仪器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更加大了检测值出现偏差的概率。</p>
<p> 这两大表态有多处自相矛盾,让农夫山泉与社会公众不明真假。</p>
<p> 记者继2010年1月5日晚就相关问题电话联系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负责人,被对方以“信号不好”为由挂断电话后,1月7日中午,记者再次就农夫山泉的质疑联系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负责人,电话一直无法接通。</p>
<p> 农夫山泉负责人表示,不能接受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有关检测失误的说法。</p>
<p> (综合新华社、《信息时报》消息)</p>
<p> 新闻背景</p>
<p> 海南砒霜门事件:2009年10月中旬,海口市工商局对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流通领域的饮料进行专项抽查,随后委托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检测。检验报告结果显示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3种产品总砷含量超标。11月24日,海口市工商局在没有将检验结果告知企业方的情况下向消费者发出消费警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2月1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的复检结果显示,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的3种饮料全部合格。前后截然不同的检测结果,引起社会公众的质疑与猜测。</p>
<p>【打印】【关闭】</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