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群成“第二教室” 诉说高兴事与烦恼结
<P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遇到高兴事、有了烦恼结,同学们都愿意在班级QQ群里说说,因为那里有“云中漫步”在倾听——QQ群成了“第二教室”。</FONT></P><Palign=left>“云中漫步,今天我和好朋友吵架了,心情特别不好,能聊聊吗?”“当然可以,我愿意洗耳恭听。”每到星期五晚上,襄樊市昭明小学六(1)班的一大半同学,都会打开电脑,进入班级QQ群,和网友“云中漫步”聊聊自己上一周遇到的事情。“云中漫步”是六(1)班的班主任乔双珍。</P>
<P >一次,学生李笑天和任课老师发生了矛盾,赌气回了家。晚上,乔老师走进QQ群,做起孩子的思想工作———“在吗,李笑天,我在这儿等你!”很快,对方回话了:“云中漫步,我感到自己很委屈。”不一会儿,在乔老师的劝导下,李笑天把平时不敢当面向老师说的话,通过网络,一股脑儿地道了出来。</P>
<P >在QQ群里,乔老师经常和学生们谈学习方法、谈班级事务、谈为人处事。有时还利用语音聊天功能,和同学们一道备课、查资料,指导学生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P>
<P >不仅学生和老师聊,家长也走进了QQ群里,和乔双珍聊起了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问题。“刚开始,有些家长不好意思和我聊天,就借着学生的QQ号进入群里。”乔老师说,聊得次数多了,不少家长主动申请了QQ,“现在班级QQ群队伍越来越庞大。”</P>
<P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上网,乔老师还会把适合学生浏览的网站或者好帖子发布在群里和学生“共享”。上周五,乔老师就向“李可比”等发出“提醒信息”:“9点半了,你该休息了”。“群里聊的话题广泛,气氛也很热烈。”乔老师说,QQ群让她感觉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近了。</P>
<P >襄樊五中心理辅导教师邹德菊对此分析,在网络中,因为不用直面老师,学生的心理压力相对减小,能真实地表达想法。抓住学生对网络的新奇心理,老师用“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P> 襄阳城的群(7309843),也是我们的第二课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襄樊12345</I>在2005-12-15 9:21:43的发言:</B><BR>襄阳城的群(7309843),也是我们的第二课堂/</DIV>
<P>
<P>赞成`~~!</P>
<P>但是我们的群好象由于大家没见过面,彼此有些陌生,希望逐步熟悉后,大家能跟一家人一样,呵呵</P> 把别人孩子的名字爆出来,还把事情点的那么清楚,恐怕不好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