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850|回复: 0

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襄樊,无耻南阳人:襄樊种树,南阳摘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5 15: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阳最善于吃襄樊的现成饭。诸葛亮躬耕之争大家耳熟能详了,南阳人硬是把一个历史上已有定论的事搅得风生水起,你也不能不佩服南阳人的那股搅劲。


而近期发生的一件事更让人啼笑皆非:襄樊一教授前脚才考证出牛郎织女的是发生在襄樊:




以下是引用天涯襄阳人在2006-8-28 11:57:00的发言:

襄樊的有一大机遇,也是湖北的大事。是湖北人都大力支持、广泛宣传---- 牛郎织女传说源于襄樊






附新闻专题


专家学者热议《牛郎织女传说源于襄樊》

006-8-27 11:18:10 作者:高尧 董凡



8月18日,本报刊发题为《牛郎织女传说源于襄樊》的长篇报道,详细介绍了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杜汉华提出的“牛郎织女传说襄樊起源说”。


十多年来,杜汉华运用古代典籍、史料、民间传说、古天文学、古文字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种资料和多学科进行考证研究,认定牛郎织女传说源于襄樊。


这一报道引起了众多专家、读者的关注。


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令人钦佩

魏平柱(襄樊学院教授)


杜汉华提出的牛郎织女传说襄樊起源说,令人感到很惊讶。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令人钦佩。


中国的神话与古希腊的不同,古希腊的神话是神学,中国的神话是人学,其产生、流传、演变的过程很复杂,需要研究者进行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杜汉华对牛郎织女传说研究得这么具体,令人感到兴奋。在研究中,他通过对一个一个相关传说的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最后得出这个(即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襄樊)结论,这种方法是比较科学的。


能证明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襄樊,对于提高襄樊的知名度,非常有利,是一件好事。


不失为一家之言

晋宏忠(中共襄樊市委党校教授)


牛郎织女的传说,很早就有了,很多地方说法也不一样。这一传说,反映了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反映农耕社会牛的重要地位,反映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反映古代男耕女织的和谐生活。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争夺这一传说的起源地,这些地方有江苏太仓、河南南阳、陕西西安和河北邢台等,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依据。让大家把观点统一起来,承认这一传说的起源地在襄樊,现在还很难。


不管别的地方怎么说,杜汉华提出的襄樊起源说,论证相当有力,用银河对应汉水的说法,把传说中的天河与汉水联系起来,很有道理;把穿天节的习俗和郑交甫会汉水女神等传说,与七夕节和牛郎织女的传说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推理,得出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襄樊的结论,不失为一家之言。


比国内各家说法更胜一筹

张法祥(襄樊学院教授)


杜汉华的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襄樊之说,言之有据,言之成理,相比国内各家相关说法更胜一筹。


一是资料丰富、翔实,不是道听途说。他运用的资料,有以五经为主的传统典籍,有文学家的作品,有在全国范围流传的民间传说,有汉水流域的传说,有襄阳地区的传说。中国民间传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口口相传。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哪个传说最早,哪里是中心,哪里是发源地,很难说得清楚。杜汉华作了很大努力,把各方面的相关资料收录到一起,进行分析、结论,其研究工作是比较成功的。


二是在研究过程中多学科的综合运用,最突出的是地理学、星象学、文字学的运用。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其研究方法。对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他分析出一个内核、三个因子,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深入开拓、挖掘、比较、筛选、结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其研究方法是科学的。


把襄樊说成是这一传说的发源地,很不容易。外地有很多说法,其中有不少是附会。杜汉华抓住了传说本身的内涵,进行考证、研究,比外地的说法更胜一筹。现在主要是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如穿天节、解佩渚的传说,可以肯定源头在襄樊,但它们和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怎样联系、交叉、互融、转化的?


对这些问题的论证,需要下工夫。目前的论证,旁证、外证比较多,它们起的是红花衬绿叶的作用,但不是红花本身,要找内证,服人之口,更要服人之心。


同时还要考虑把研究与现实结合起来,发挥其社会意义,体现其社会价值。首先考虑与旅游经济结合,一边研究,一边应用,不要等成果完全出来了再去应用,那就晚了。在开发这个传说的资源方面,外地一些地方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他们仅仅靠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就在搞旅游经济,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我们要加强宣传,靠政府,靠商界人士,把这个资源利用好。


谁利用得好,谁才是赢家

段明贵(市作家协会主席)


看了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襄樊的报道,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牛郎织女传说,在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中,独具特色和魅力。其一,它讲述的是人与神的恋爱,属于神话传说,其他三个传说,讲的是人与人、人与妖的爱情;其二,在这个传说中,两位主人公冲破人、神、天、地的重重障碍,追求爱情,已经成为演绎爱情这个永恒主题的经典;其三,现在,情人节等洋节大有超过中国传统节日的势头,而七夕节,则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研究牛郎织女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七夕节,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意义很大;其四,现在各个城市都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牛郎织女传说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有人研究它,并把它与襄樊挂起钩来,有意义、有贡献、有价值。


民间故事口口相传,要从文字上找到更多的依据,证明这一传说的起源地仅在襄樊,而不是在别处,很困难。因此,建议在更深入的研究中,在进一步证明襄樊是起源地的同时,不否定其他地方,哪怕只要将襄樊定论成是传说源头之一,就是巨大的成功。


现在,争夺这一传说起源地的城市很多。争什么?争的是资源。争到了这个资源,就要发挥它的作用,这一点更值得我们研究。谁利用得好,谁才是赢家。


社会各方面都应支持这一研究

边广兰(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主任、一级美术师)


杜汉华的这一研究成果,让人内心为之一振。


这不仅是一家之言,还应是大家之言;这不仅是杜汉华一个人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我们应该从方方面面给他支持,从事研究工作的,从事宣传工作的,尤其应该支持他。


我认为应该大力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将各方面团结起来,为这件事摇旗呐喊,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工作。


我们民间文化保护中心,也将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帮助他进行有关的工作。


保住优良传统,才不会丢掉自己的根脉

李宁瑞(鄂纺织机电学校高级教师)


“牛郎织女”、“梁祝”、“孟姜女”和“白蛇传”是我国的四大民间爱情传说。宁波的梁山伯庙、山海关的孟姜女庙和杭州的雷峰塔,都已形成旅游品牌,成为旅游胜地,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惟有“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还未确定。杜汉华的研究成果,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起源地的确定,不仅有巨大的旅游价值,而且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近年来,西风刮来,国内崇拜洋节之风日盛,西方情人节在我国日益红火,青少年更是热捧。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赞美我国忠贞爱情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却乏人问津。这种现象令人担忧。我国是一个大国,保住了优良传统,才不会丢掉自己的根脉。七夕节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的生活积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牛郎织女不畏权贵,贫贱不移,爱情忠贞,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现代社会倡导的恋爱观。通过这个文化纽带,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的十足魅力,引导青少年感受节日中蕴涵的传统文化精髓,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振兴祖国、建好家乡的责任感。


学术研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研究的成果。襄樊可以组织“鹊桥会”活动以及修建“牛郎织女”公园等。


这项研究包含了一种先觉意识

苏奇(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副主任)


报纸对杜汉华从事的研究工作的报道,让我感触很深。他的这一研究,包含着一种先觉意识。我是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现在,我们许多传统的东西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年轻一代对西方文化的崇尚,这种状况,不仅令人痛心,也令人担忧。


杜汉华的这一研究,能起到引导年轻人了解、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作用。


媒体应多刊登这一类的报道

李俊勇(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


杜汉华对这一传说的研究考证,进行了十余年,但襄樊的普通市民并不知道。报道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说明媒体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我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多年,在这方面,我深深地体会到从事社科研究的难度。我市有一大批研究社会科学的人员,他们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奉献,为我们这个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人文资料,而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并不为人所知。我们的媒体应该多刊发这一类的报道,逐步提升我们城市的总体文化水平。


建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崔建民(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


杜汉华的这一研究,对提升襄樊形象,很有帮助。


这一传说,在我国各个地方都有流传。今年5月,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没有牛郎织女传说,据说,其起源地未定是它不能进入名录的重要原因。现在进行寻找其起源地的研究,可以填补这一空间。谁找到了起源地,谁才有可能去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议把这一研究作为一个课题,向市政府有关部门申报立项,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要作好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建议有关方面把本地民间有关“七夕节”的纪念活动进行整理,把有关的形式挖掘出来,让群众参与。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这种文化就没有旺盛的生命力。


大胆叫响品牌,争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杜汉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我把《襄樊日报·汉江都市》发表的《牛郎织女传说源于襄樊》的文章和论文原件用电子邮件发给了我的老师、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故事学会副主席、著名民间文化研究专家刘守华教授。刘守华先生说:“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研究,目前才刚刚开始,没有定论,现在也没必要让谁来定论,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可以大力宣传、大力开发,大胆地把品牌叫响,争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来申报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时,再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


曾任美国迪士尼公司下属分公司总裁、武汉理工大学企业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国华教授说:“对江汉文化和牛郎织女起源地的研究,我认为非常有意义,非常好!汉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很深,旅游与经济开发前景十分远大。可惜在荆楚文化与齐鲁文化、北方文化的交融中被边缘化了,没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和重视。希望你们加大对汉江文化研究的力度,多出成果,形成更有分量的东西,形成系列,以引起各方注意,我们共同努力把汉江旅游与经济开发推出去,实现它应有的地位和效果、价值。”



后脚南阳人就把果实给摘去了:



以下是引用2450317a在2007-5-15

14:58:00的发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09:48

新华网

[原创]南阳牛郎织女传说将申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华网郑州5月15日电(记者李丽静)“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传说故事,都是中国古代歌颂男女真诚爱情的传说,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据河南省南阳市文化局介绍,四大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传说”将申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牛郎与织女最初源于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与人格化。中国有不少神的传说都源于此。今年3月,“牛郎织女传说”被列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河南南阳历史上的农耕文化、蚕桑文化、牛文化、星象文化和诸多的民间传统等,印证了“牛郎织女传说”源自南阳。目前,南阳已发掘出牛郎庄、织女庄和桑林等传说中相关地名遗迹,以及牛郎织女汉画石像。去年至今,专家学者在南阳考证期间,从民间搜集了大量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资料。


据介绍,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的“梁祝”、“孟姜女”、“白蛇传”,均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你不能不佩服南阳人的聪明劲。

由此,对当年的宁西线事件,襄樊也应该明白点什么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6 05: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