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77|回复: 0

黑板上的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8 13: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楚天都市报讯 襄阳市二十中九(二)班 寇金康</p>
<p>  一节语文课,老师如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叽叽喳喳说话的同学们立刻安静了下来。</p>
<p>老师放下手中的备课资料,拿起一根粉笔,在身后的黑板上刷刷地写下两个字――“老王”。“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老王》,请同学们先预习课文,注意……”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学习《老王》。</p>
<p>“老王是一个三轮车车夫,他一辈子很苦,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老师归纳完老王的形象后,在黑板上写下“生活艰难”一词。我望着黑板,注视着黑板上的老王,心中不禁想起另一个人――老高。</p>
<p>老高是我们学校的校工,没有具体的工作。每日早自习开课前,总能看见他拉着一辆垃圾车,在学校的垃圾房里忙活。在学校中,他也有自己的一间办公室――一间木工房,每次哪个班的椅子、桌子坏了,都需要拿到那里去修。老高每次都蹲在门口,身边七零八碎地散乱着椅子腿、桌子腿,手拿一把铁锤,嘴上叼两个铁钉,一边忙活,一边唠叨:“现在的学生太不爱惜东西了!”对于这样的唠叨,我们对他自然也没有多少好感。</p>
<p>老高瘦小,甚至赶不上初一的学生高,因此经常惹来学生的嘲笑:“高老头!倒垃圾的!”那时我也经常这样称呼他,可孰不知,若没有他,学校的卫生会有多差。</p>
<p>不知不觉中,课已经上了一大半,老师开始让同学们分析老王的形象。同学们踊跃发言:“厚道!”“老实!”“心肠好!”“淳朴!”……同学们每说一个词,老师便在黑板上板书一个。我看那些词,感觉那都是用来形容老高的。</p>
<p>记得有一次,我倒垃圾的时候,不小心失手把桶掉进了垃圾房。我仿佛热锅上的蚂蚁,千方百计地想把桶拿出来,可还是于事无补。就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教室中上课,期盼班主任能忽略掉这件事情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班门口――老高!</p>
<p>“杨老师,打扰了,这是你们班的桶!”</p>
<p>全然不知怎么回事的班主任,把目光投向今天倒垃圾的我。我站起来,解释了事情的经过。老师并没有责怪我,只是让我去认领。我走进老高,隐约还能嗅到他身上散发的垃圾的恶臭。我拿起桶,瞅了瞅班号,那早已模糊不清的班号,此时在我眼中竟显得十分刺眼。我心头一酸,想起往日对他的嘲笑……“铃铃铃……”下课了,老师提出最后一个问题,“生活中,我们身边具有老王这样品质的人吗?”</p>
<p>我毫不犹豫地举起手,用足了底气答到:“老高。”</p>
<p>教室里一些同学在笑,老师也诧异地看着我。我注视着黑板,心中默默地说到:“只有我明白,这是一个学生对一个勤劳的校工的愧疚!”</p>
<p>指导老师:吴晓敏</p>
<p>点评:文章结构精巧,对比手法的运用恰当熟稔。主要是“远”与“近”的对比:“远”的是课文中“老王”的光辉形象,厚道、老实、淳朴,一个个溢美之词,似乎“远”不可及;“近”的是学校校工“老高”,默默无闻,像蚂蚁一样渺小,被人忽略。文章正是通过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含蓄地表达了“我”的感悟。身边人,身边事,只有当你用心去体会时,才会发现他的美丽和光辉。文由心生,生活需要用心体会,作文不也是一样吗?</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9 07: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