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48|回复: 0

图文:拨千斤,科学调度降服洪魔旱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3 10: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123/../../../html/ctdsb/20101123/..\..\..\ctdsb\20101123\m_53_7.jpg"><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123/../../../html/ctdsb/20101123/..\..\..\ctdsb\20101123\m_53_5.jpg"><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123/../../../html/ctdsb/20101123/..\..\..\ctdsb\20101123\m_53_4.jpg"><img src="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123/../../../html/ctdsb/20101123/..\..\..\ctdsb\20101123\m_53_1.jpg"></p>
<p>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今年7月15日,市领导唐良智(右3)等查看汛期防洪情况 资料图片     图为:群众正在抗旱</p>
<p>图为:武警官兵奋战在抗洪一线 资料图片</p>
<p>图为:风景如画的汉江市区段河堤 记者卢亚明摄  </p>
<p>本报见习记者 李星</p>
<p>  襄樊是湖北省的水利大市,汉江、北河、南河等649条大小河流纵横境内,河网发达。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襄樊的大部分河流属无堤防河流,受天气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十一五”期间,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调度,襄樊水利人在防汛抗旱的重大战役中科学应对,调度有方,为襄樊经济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p>
<p>2008年,襄樊遭遇50年一遇大洪水,一场生死战斗考验襄樊。襄樊水利人沉着应对,科学调度,洪峰过后,襄樊城区安然无恙</p>
<p>  2008年夏天的那场特大洪水,留给了襄樊水利人太多深刻的记忆。</p>
<p>当年7月21日,时任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的邹洪成一大早便来到办公室。看完当日的《襄樊汛(旱)情》简报后,邹洪成的表情很凝重。</p>
<p>尽管简报显示未来3天以晴为主,只有局部阵雨,但南方多省频发暴雨洪水的消息,让邹洪成皱起了眉头。凭借多年的防汛工作经历,他预感到这次汛情不太平。</p>
<p>事实证明,邹洪成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p>
<p>当天早晨8时,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水位超汛限0.69米,进库流量7920立方米/秒,出库流量1920立方米/秒。来水多,放水少,水位还将继续上涨。</p>
<p>汉江一旦发生洪水,丹江口水库就会泄洪,洪水半小时即可抵达襄樊。襄樊另1条过境河流唐白河的负荷也很重,2个水文站监测数据显示,唐白河流量远超平日的3至9倍……种种迹象表明,襄樊当年的汛情极不平常。</p>
<p>洪水多面围攻襄樊,留给襄樊水利部门的应对时间短,情况急。</p>
<p>邹洪成凝视着防汛抗旱动态沙盘,忧虑的眼神中露出坚毅,一场抗洪斗争就要打响了。</p>
<p>邹洪成开始部署:转移汉江沿江洲滩低洼地带群众,对汉江重点部位和险工险段重点防守,加大堤防巡查;对汉江作业船只施行封航监管;根据应急预案,调度汉江崔家营工程,在汉江洪水到达之前,开闸放水,腾库迎峰,错峰调度,用洪水活水置换城区段库区静水。</p>
<p>指令发出后,各地紧急行动起来。除襄阳区、谷城县报告暂无人员需转移外,老河口转移50人,樊城区转移1967人,宜城市转移108人,老河口市转移50人,沿江853艘船只全部靠岸,堤防管理单位全员上阵巡堤查险。</p>
<p>23日凌晨,汉江洪峰开始进入城区段。不过,此时襄樊已做好了迎峰准备。</p>
<p>23日8时,汉江洪峰进入城区,根据流程规定,水利部门启动了四级应急响应,洪水期间对境内汉江和唐白河全线封航,城区安然无恙。</p>
<p>襄樊不仅经受住了洪水猛兽的袭击,还经受住了大旱,今年先后发生三次旱情,全市投入抗旱劳力7.4万人,解决了近3万人饮水难的问题</p>
<p>今年夏季,襄樊似乎显得比较平静,并未出现大范围强降雨,但水利部门一点也不敢轻松,因为周边已有多个省市持续强降水,并出现洪涝灾害。</p>
<p>市水利局水情科科长李豹回忆,当时的水文报告显示: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发生了仅次于1935年的洪水;汉江中下游先后发生3次洪水过程,历史罕见;唐白河连续发生多轮洪水,白河也发生超汛限洪水。这些数据提醒着襄樊水利人,今年襄樊的汛情并不太平。</p>
<p>在市政府领导坐镇指挥和防汛指挥办各成员单位的通力协作下,襄樊终于战胜了这场洪水。</p>
<p>洪灾刚刚过去,襄樊水利人还未缓口气,7月中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持续干旱天气再次降临到鄂西北这座中心城市。</p>
<p>李豹说,襄樊大部分河流属于无堤防河流,“汛期不设防,无雨河断流”,很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特别是鄂北岗地,其中407万亩耕地,备受干旱风沙侵袭,是有名的“旱包子”。</p>
<p>面对严峻旱情,省委、省政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对襄樊抗旱救灾作了一系列指示。根据上级部署,市委、市政府也制定出具体措施。</p>
<p>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坐镇防办,研判灾情,靠前指挥救灾工作。旱情指挥办各成员单位也通力协作: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预测预报;电力部门保障救灾期间电力供应。</p>
<p>群众没水喝,抗旱办就组织人员用车运水,抗灾小分队组织当地群众挖井自救,启动机电井、固定泵站,架设临时泵站。除解决饮用水外,还要保障牲畜饮水和农作物浇灌用水,抗旱指挥办积极调度大批机械设备,不断挖掘新水源和就近进行用水运输,解决灾民用水难。</p>
<p>据介绍,这场旱灾累计受旱面积349万亩,其中成灾面积103.5万亩、绝收面积6万亩。抗旱高峰期共投入抗旱劳力7.4万人,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793万元,浇灌农作物面积181.95万亩次,解决了近3万人、2.8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p>
<p>一次次防汛抗旱战役,留下来的除了成绩,更重要的是经验,水利设施得到完善,抗灾应急制度不断规范,水利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扶持</p>
<p>“十一五”期间,全市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实施了汉江城市防洪工程,南渠、大李沟防洪治理工程,“一江两河”地方标准化整治工程和邓城大道防洪排涝工程。</p>
<p>市水利局水情科科长李豹表示,除了人力和智慧的调度,基础设施的健全也是抗灾取胜的重要保障。</p>
<p>南渠的彻底整治,大李沟改造的完成,“一江两河”堤防标准化工程和邓城大道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在每次抗灾战役中,汛期调度泄洪,旱时协调都起到巨大作用。</p>
<p>2008年那场特大洪水中,虽及时启动了应急响应,但未及时在社会上广泛发布,启动标准也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抗灾效果。</p>
<p>当今年遭遇洪水灾情时,市防办在启动应急响应时,及时通过媒体、相关部门广泛发布信息和动员,第一时间使受灾群众进入到抗灾战备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决策和调度机制。</p>
<p>为了使信息畅通,今年的洪涝、干旱灾情发生后,战斗在一线的广大水利人与抗灾群众,在抢险的同时也不忘重要信息的上报和畅通。</p>
<p>在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除了有视频监视系统和动态沙盘提供的数据,各县市区一线人员提供的信息会及时上报到这里。精准的数据和资料,提高了决策者调度和准确度。</p>
<p>李豹介绍,过去,基层防汛办防汛抗灾能力一直是抗灾中比较薄弱的环节,缺少资金、专业性不强。近2年来,随着市政府对水利建设的大力投入和扶持,基层组织建设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大力提高了3级防办的抗灾能力,满足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p>
<p>记者从市水利局的“十二五”宏伟蓝图中了解到,加强信息化建设依然是重要内容。对防汛抗旱调度系统及动态沙盘进行扩容,加快山洪灾害检测预警平台建设的前期工作,力争实现水库、水电站、重要河流及提防等防洪工程的全覆盖。</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7 10: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