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双沟镇陶王岗村蔬菜基地 记者卢亚明摄</p>
<p>图为:山区农民堰塘取水 资料图片</p>
<p>图为:翟湾村村民用上自来水</p>
<p>图为:养殖鳝鱼 </p>
<p>本报记者 金业兴 通讯员 梅雪峰</p>
<p> 襄樊水资源总量有限,缺水严重,人均水资源量由1980年的2020立方米锐减到1300立方米。</p>
<p>很长一段时间,农民不仅饮水不安全,还遇到喝不到水的困境。</p>
<p>从2006年至2010年,襄樊水利人逢山开路,寻找水源,兑现政府对人民的庄重承诺。</p>
<p>水利人还利用襄樊境内水域面积大的优势,指导农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使之成为农民致富的朝阳产业。</p>
<p>同时,以水为保障的田园蔬菜产业,正日益实现标准化生产,“保民生、促发展”,和谐水利的大好局面正在形成。</p>
<p>过去:水质差 水源少</p>
<p>“吃水如吃油,祖祖辈辈为水愁”,这是过去襄樊大多数山区农村缺水的真实写照。有的地方,因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村民各类疾病频发</p>
<p> 5日下午6时许,黄香包从厨房的水龙头接了一大碗水,准备为家人再做一份西红柿蛋汤。</p>
<p>她和儿媳已做好的三盘菜正冒着热气,饭菜香已溢满厨房,香飘翟家大院。</p>
<p>黄香包是襄阳区朱集镇翟湾村村民,今年57岁。自通了自来水后,家里吃水用水都很方便,在过去几十年里,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p>
<p>翟湾村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紧邻汉江支流白河,是襄阳区最北边的一个村,以前,村民一直通过手压井的方式,饮用浅层地下水 。</p>
<p>上世纪80年代,白河上游建起了一大批小造纸厂,企业污水直接排放到白河,白河水源严重污染,逐渐发黑发臭,并渗透到地下。</p>
<p>经抽样检验,翟湾村浅层地下水锰含量超标,并含六价铬、甲苯等致癌物质。</p>
<p>因长期饮用受到污染的浅层地下水,村民各类疾病频发,特别是癌症发病率很高。</p>
<p>据卫生部门调查,翟湾村癌症发病率高达十万分之四百,大大高于全国的十万分之五的平均水平,2001年至2005年,全村共死亡135人,其中因癌症而死亡89人。</p>
<p>从2001年起,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这个村庄,3000多名村民恐惧不安。</p>
<p>不仅是翟湾农村,“挑水排长队,大人用桶挑,小孩用壶提,吃水如吃油,祖祖辈辈为水愁”,这是过去襄樊大多数山区农村缺水的真实写照。</p>
<p>如今:水质好 水量足</p>
<p>襄樊累计建成各类饮水工程4200余处,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十一五”期间的任务,每年都按时按质兑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重承诺</p>
<p> 保障翟湾村5个村民小组生活用水的,是翟湾自来水厂。“水厂24小时全天候运转,现在每天的供水量在400吨,水质好水量足,能满足村民的生活用水。”水厂负责人翟运战告诉记者。</p>
<p>翟运战给记者接来一杯水,水很清,看不到一点杂质,尝一口还有淡淡的甘甜。</p>
<p>襄阳区水利局副局长鲁建忠介绍,白河水的污染问题,曾引起了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关注。</p>
<p>市、区两级政府研究决定,投资100余万元,兴建翟湾自来水厂。该厂2006年1月15日开工,3月30日建成通水。“村民都不愿打水井,都要安装自来水管。”村党支部书记翟战洪说,现在,村民家至少安有两个水龙头,水量大水量足,全村1000多户、3400多人的生活用水无忧。</p>
<p>“农村饮水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市水利局饮水办主任张志放表示,首先要把现有的水源充分挖掘出来,没有水要通过引水的形式找出水源;二是对水进行消毒净化,使其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保障农民饮水安全。</p>
<p>进入“十一五”后,襄樊一直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全市的十件实事之一,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的配套资金,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p>
<p>目前,襄樊已累计建成各类饮水工程4200余处,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十一五”期间解决175.24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任务。</p>
<p>水产养殖:朝阳化的产业</p>
<p>汉江穿境而过,鱼业种类丰富,水产资源丰富。襄樊现有休闲渔业场所2000多个,年接待游客324万余人(次),水产养殖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p>
<p> 汉江在襄樊境内全长195公里,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全市有可养水面71.5万亩,现已查明的鱼类有98种,水产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水产生产的条件。</p>
<p>10日上午,记者来到南漳县武安镇余家岗村三组,南漳县旭日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闻玉峰,正在养殖基地查看鳝鱼冬眠的网箱。</p>
<p>今年34岁的闻玉峰,曾于2006年外出打工。一次偶然,他得知网箱养鳝可致富的消息后,联想到家乡有水有地,便决心学习养鳝技术。</p>
<p>经同事介绍,他在仙桃学得网箱养鳝技术后,2007年回乡开始进行网箱养鳝。</p>
<p>2008年,在南漳县水产局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闻玉峰网箱养鳝250箱,当年销售鳝鱼4800斤,收入12万元,获利6万多元。</p>
<p>2009年,闻玉峰又新建鱼塘13亩,投资35万元,养殖规模1000箱,并且带动当地农民10户,总规模达2500箱,利润达100多万元,户平获利10万元左右。</p>
<p>当年年底,闻玉峰成立了南漳县旭日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建立了网站。</p>
<p>今年开春,周边5个乡镇的100多名农民自发加入合作社,养殖规模达1.8万口网箱,黄鳝已销往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地。</p>
<p>短短3年,闻玉峰从一个鳝鱼养殖户发展成为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一人发展到多人,由一户发展到百户,其快速发展的步伐,是襄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p>
<p>最新数据表明,襄樊有休闲渔业场所2000多个,休闲垂钓总水面28万亩,接待休闲人数324万余人(次),年均产值达3.19亿元,水产养殖成为农民致富的一项朝阳产业。</p>
<p>蔬菜浇灌:园田化的模式</p>
<p>园田化、喷灌化的标准生产模式,让襄樊高品质的蔬菜不断销往全国各地和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地区,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p>
<p> 5日下午,在太阳余晖的映照下,襄阳区双沟镇陶王岗村蔬菜节水示范基地上空水雾腾腾,炫出朦胧色彩。上万个水喷头,正向6800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灌溉。“这些优质蔬菜都是销往广东、香港等沿海地区。”正在采摘西兰花的菜农李温龙说,自从节水灌溉项目上马后,每隔两天能出产上千斤新鲜西兰花。</p>
<p>2006年6月,襄阳区从深圳引进一家主要从事蔬菜出口的民营企业,成立乾兴农业有限公司,这是襄樊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p>
<p>公司主要生产广东菜心、西兰花、法国青刀豆、台湾豆等无公害时尚鲜菜,日产出口蔬菜50吨。</p>
<p>产品经收获、包装加工、冷藏后主要销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地区,年产值达8500万元人民币,创汇1200万美元。</p>
<p>“当初为了引进这家企业,市、区两级水利部门没少花心思,将水源引入基地,解决基地供水难题。”襄阳区水利局副局长鲁建忠说。</p>
<p>目前,蔬菜基地全部采用国际先进的滴灌节水技术,年节约水量120万方,实现了园田化、喷灌化。在显现节水效益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蔬菜品质和产量;通过享受深圳特区出口保鲜货物“分批出口、集中申报”的待遇,架起双沟蔬菜走向国际市场的桥梁。</p>
<p>数字“十一五”</p>
<p> </p>
<p>【2006年】</p>
<p>全市有9万多人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共兴建集中式供水工程56处,单户工程238处。</p>
<p>【2007年】</p>
<p>全年解决不少于40万人饮水安全目标,全市渔业放养面积达70万亩,同比增长1%,水产品产量7.94万吨。</p>
<p>【2008年】</p>
<p>共开工饮水安全工程282处,全部按期完工,解决了40.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兑现了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承诺。</p>
<p>【2009年】</p>
<p>全市新增水利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8万个,解决了52.4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兑现了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40万人的目标。</p>
<p>【2010年】</p>
<p>今年上半年,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9万人,年内可再解决5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