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739|回复: 0

警方披露一批重大诈骗案件 提醒市民防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9 11: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楚天都市报讯 首席机动记者陈世昌 见习记者方巧君 通讯员邱实 能够预测到六合彩中奖号,小店刷卡购物还送礼品,家中座机离奇欠下巨额话费……这样的情形,或许我们都曾见到或听到。其实,这都是骗子精心设计好的圈套,很多市民在他们一步步的引诱下,丢财丢物,甚至致家庭破裂。</p>
<p>今年,武汉市公安局成立由经侦处牵头的打击诈骗犯罪工作专班,集中精锐警力破获了一批社会影响恶劣的重大诈骗案件。昨日,武汉警方向本报披露了今年以来破获的一批典型诈骗案例,揭露诈骗伎俩,希望能提高市民自我保护意识。</p>
<p>武汉市公安局经侦处处长李坚告诉记者,年终是诈骗案件的高发期,犯罪分子正蠢蠢欲动,盯上了那些缺乏辨别常识和防范意识的市民,如果市民掌握了防骗识骗常识,绝大多数骗局是可预防和避免的。</p>
<p>武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胡绪鹍说,通过打击各类诈骗案件,有力震慑犯罪分子,警方将切实地保护好广大市民的利益。</p>
<p>座机离奇欠下话费</p>
<p>骗子冒充警察办案骗走440万巨款</p>
<p>今年3月,武汉市民张女士陷入电信诈骗圈套,先后将个人存款及公司资金共440余万元,汇入所谓的“公安局”账号。这是我省破获的最大一起诈骗案,目前几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p>
<p>据张女士介绍,3月28日,家里座机响了,听筒中传出自动语音提示,称“您的电话欠费3000余元,如有疑问,请按2号键转人工服务……”</p>
<p>张女士接通人工服务,对方称:“经查询,犯罪分子盗用了您的身份证等个人信息,正在利用您的账号进行洗钱犯罪。目前吉林市公安局正在调查此案。”</p>
<p>不一会儿,自称是吉林市公安局办案民警陈警官,打来电话证实了刚才的说法,并告知张某可向吉林市114查号台查询他的来电号码,以证真伪。张女士记下了该来电号码,经核实,与吉林市114客服人员说的一致:该号码是吉林市公安局的总机,张女士自此打消了怀疑。</p>
<p>随后,陈警官要求张女士将其所有款项汇入公安局专设的安全账户,以便确认是否犯罪。办完事后,公安局将立即返回资金。张女士信以为真,先后将个人存款、代为保管的公司资金、代朋友保管的存款共440余万元,全部汇入所谓的公安局账号。</p>
<p>4月9日,张女士发现巨额资金并未像陈警官承诺的那样返回。她打电话到吉林市公安局,接线员表示,吉林市公安局没有调查这笔“洗钱案”。张某这才发现自己被骗,遂向武汉警方报案。</p>
<p>防范</p>
<p>犯罪分子通过来电任意显给事主拨打电话,使事主的来电显示为办案部门对外公布的固定电话。以涉及重大案件为由,恐吓事主,威胁其将钱款存入所谓的“安全账户”。</p>
<p>警方提醒:目前,任何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都未设立“国家安全账号”等名目的银行账号,而且单位账户户名一定是单位名称,决不会是个人姓名。</p>
<p>小店购物刷卡送礼品</p>
<p>犯罪分子用摄像头窃取银行卡密码</p>
<p>“银行卡明明在我手中,里面的6万余元不翼而飞!”今年4月29日,市民田女士意外发现手中银行卡竟成了废卡。几乎同时,田女士的朋友潘女士的银行卡也莫名消失了近5万元。随后,她们俩一起来到武汉市公安局经侦处报案。</p>
<p>据银行部门反映,去年12月至今年5月初,全市11家银行61人的银行卡均出现类似事件。而这61人的银行卡消费记录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2009年10月下旬至12月初,他们均在汉口江汉路一家店铺内的POS机上刷卡消费过,去年10至12月,店主朱某已将店铺外租。</p>
<p>武汉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发现,这家店铺角落处安有偷拍监控摄像头,犯罪嫌疑人可能通过摄像头窃取了消费者的银行卡密码,利用POS机获得了银行卡磁条信息设备,从而克隆出银行卡。</p>
<p>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今年4月案发时已有13张银行卡被复制,分别在山东济南、淄博、河南信阳、商丘等地的TAM机上盗取了存款。与朱某签订租房协议的人,系“职业”犯罪分子。其使用的全部是虚假身份证,专机专卡,且采取异地跳跃作案。克隆银行卡后,他们迅速在全国各地将钱取出,然后消失。</p>
<p>今年6月,武汉市公安局经侦处成功从贵阳等地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供认,2009年9月,他们从网上了解到可以克隆他人银行卡牟利的信息后,出资数万元购买盗码器、摄像机探头等窃取银行卡信息的设备。“2009年10月,5人便利用假身份证租得朱某的店铺,刻意加高了收银台、柜台的台面,并在POS机上方加装了秘密窃取客户交易密码的摄像探头。”他们说,等到顾客准备支付时,他们会以刷卡可获赠围巾等饰品作为优惠,以此引诱顾客刷卡消费。</p>
<p>防范</p>
<p>高科技信息网络时代,骗子的骗术也趋向信息网络化,广大市民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妥善保存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各类银行卡的账号和密码。</p>
<p>警方提醒:在选择刷卡消费时,要记住随时用手遮住密码,即“刷卡消费莫离眼,防止盗刷盯着点。”且钱卡身份证等重要证件要分开保管,须经常更换密码,定时查看账户消息,以防给不法分子留下可趁之机,一旦发现立即报警。</p>
<p>陌生人搭讪寻神医</p>
<p>骗子团伙以此为由骗走200余万</p>
<p>今年8月11日,家住硚口崇仁路的王婆婆去附近一家菜场买菜,途中遇到一中年妇女向她打听一个“神医”的住处,称母亲身患重病,急需“神医”救治。恰好此时,另一名中年妇女凑上来说自己认识“神医”,但需人介绍才能见到。中年妇女提议,让王婆婆做介绍人。王婆婆心一软,跟着他们来到一偏僻地方。</p>
<p>在“神医”家门口,就遇上“神医”的儿子李某。李某装模作样问了那名“母亲”几句,突然,他话头一转,对王婆婆说,你儿子三天之内会有大灾,如拿钱给“神医”消灾,可平安无事。王婆婆经不住两妇女的“劝说”,便从银行取出7万元私房钱,又摘下金戒指、金耳环,全部交给其中一名妇女。等王婆婆醒悟过来时,两妇女已不见踪影。</p>
<p>王婆婆当即向警方报案。在武汉市公安局副局长熊波直接组织下,经侦处和市局其他业务处民警通过两个月奋战,一举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这个团伙冒充神医作案50余起,涉案金额达到200余万元。</p>
<p>防范</p>
<p>神医诈骗是街头诈骗的一种。犯罪分子经常在街头利用“丢包、调包、卖假货、换外币、代买车票、以假币换真币、设赌局”等形式进行行骗。</p>
<p>警方提醒:第一不要迷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神医。遇到要求取钱的陌生人,一定要给自己的家人打个电话;第二要相信科学,有病到医院治,不要轻信路人。</p>
<p>  群发六合彩中奖短信</p>
<p>骗子最高一笔“可赚”几十万元</p>
<p>今年6月21日,江夏区青龙小区的住户们遇到一件怪事:近来,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2点近5个小时时间内,该小区内的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竟然全都打不通。</p>
<p>武汉市公安局经侦处和江夏区公安局的办案民警调查发现,问题出在小区内的一间房内。当日下午4时许,警察敲开房门后,现场查获了百余部手机、众多群发器和几台电脑。经查,刚才屋内有三五个人正操纵着上百部手机同时给外地机主发短信。</p>
<p>作案嫌疑人为一伙福建人。据犯罪嫌疑人叶某交代,去年8月,他们来到武汉,租住在江夏区青龙小区,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大量手机用户的号码及资料信息,购买了百余部手机。他们利用众多短信群发器,给湖南、广东等地的机主发短信,推荐香港六合彩中奖信息。</p>
<p>叶某说,他们利用网络电话或群发器,先给别人打手机或群发信息,手机打通后自动掉线,不断有人回拨电话。他们在这些手机里设置了彩铃,内容是本公司为人提供生肖,并留下手机号供有意者联络,所谓生肖就是指香港六合彩中用于中奖的号码。</p>
<p>叶某介绍,对方回拨电话过来后,他随意给对方设置一个中奖信息,这些信息中总有一个会中奖。而在每设置一个信息时,他们会专门用几个笔记本记录这些推荐过的机主手机号和相关信息,一旦中奖结果出来后,他便从笔记本上查实并向中奖的机主要钱。“我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欺骗别人,让人感觉是自己推荐的中奖信息让他们中奖的。”叶某说,一般而言,中奖人依中奖额大小支付给我100元到500元不等,有的还会以3000元加入会员,继续买中奖信息。</p>
<p>据了解,这伙人每几小时就能骗取上千元,最高一笔的推荐费能达到几十万元。</p>
<p>防范</p>
<p>在我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外)任何从事“六合彩”投注、坐庄、信息发布等相关行为均为违法,任何“六合彩”网站均为违法网站。任何所谓网上和电话兑奖的方式均为犯罪分子诈骗钱财的手段。</p>
<p>警方提醒:第一,一旦手机接到打通后自动掉线的电话,一般不要回拨。真正找你的人,总会给你打通直到你接到为止;第二,遇到推销的或推荐的不要轻易相信,因为六合彩、股票行情,这些本身是无法预料的,是随着市场而波动的。如果这些人能预料得大奖,为什么自己不独揽大奖;第三,遇到类似事情,最好经权威部门证实,不确定时可和警方联系。</p>
<p>武汉警方详解诈骗案的特点</p>
<p>专骗青年男性和中老年妇女</p>
<p>昨日,武汉市公安局经侦处副处长向家述向记者分析了各类诈骗案件的特点。</p>
<p>他说,从作案手段的分类来看,街头诈骗、网络诈骗、电信诈骗发案突出,多发生在中心城区。其中,“江岸区黄埔大街161医院至竹叶山沿线”等10余处地段易发生街头骗局。</p>
<p>据了解,诈骗中,被骗人群以青年男性和中老年女性居多。在“神医消灾”诈骗中,被害人以老年女性居多,嫌疑人往往利用老年女性的迷信心理,多选择在被骗人独自一人晨练或买菜的时间,骗取其钱财。</p>
<p>向家述介绍,从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危人群来看,具有一定地域特征。涉及“神医消灾”的嫌疑人多为河南籍人,“代买车票”的嫌疑人多为湖南籍人,“借用物品”的嫌疑人多为安徽籍人,“短信中奖”的嫌疑人多为福建籍人,“购车退税”电信诈骗的嫌疑人多为台湾籍人员。</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9 16: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