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24|回复: 0

孝感西河镇加快发展掠影:放眼西河满目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2 16: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在这喜看稻菽千层浪的金秋时节,我们来到全市乡镇综合评价考核进位先进乡镇——西河镇,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股新气息,耳闻目睹的是一桩桩新鲜事:五保户住进还建别墅,黄土岗上建起三星级标准水厂,新景园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生态休闲农庄如诗如画,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集贸市场红红火火……一个和谐发展、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新镇正在悄然崛起。</p>
<p> 过去的西河镇在人们心目中是工业空白镇、镇区“丁”字镇、财政贫困镇,为什么仅几年时间西河就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通过实地走访,我们逐一揭开了大家心中的谜团。</p>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exstlyq/../xwhbyw/xwwc/201010/./W020101020563805555863.jpg"></p>
<p>图为建设完工后的新景园一期工程</p>
<p>谋发展:思路一变天地宽</p>
<p>二十一世纪初,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工作重心的转移,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热潮正在 澴川大地上迅速掀起。如何加快发展成为了时代最强音,也是对西河党政班子执政能力的一次新考验。</p>
<p>西河镇加快发展谈何容易,没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小公社,建镇时间晚,镇区基础弱、规模小,2006年镇区面积不到0.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00人,个体工商户仅10多家,缺水断电是经常事。如何在这一贫瘠的土地上闯出一条发展新路,新的镇党委、镇政府班子成员陷入深深的思考中……</p>
<p> 镇里常住居民还清晰记得,2007年总看到镇里几个领导,晚饭后总要围绕镇区走一圈,一直坚持了1个多月。居民们不知道这是镇党委书记、镇长魏清华,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沈晓博等一班人正在踏寻西河发展出路,谋划西河发展蓝图。</p>
<p> 西河党政一班人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论证,一致认为,西河发展弱在城镇经济,过去没有条件发展城镇,现在黄孝路升级、汉十高速和京珠高速建设、双峰山旅游线路开辟,使西河成为区内重要交通节点,这为城镇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一个随之而来的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推动城镇发展、以产业园建设激活城镇活力、以生态园建设提升城镇品味的发展思路呼之而出。</p>
<p> 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推动城镇发展,钱从哪里来、老板哪里找、土地哪里有……这一切都是摆在镇党委、镇政府班子面前的难题。</p>
<p>  一些曾经在西河工作过的老同志说得很直,西河山不成脉、水不成系、商不成市,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城镇发展行吗?</p>
<p> 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任何事情事在人为,靠人奋斗。</p>
<p> 因循守旧势必错失良机,墨守成规只能停滞不前。他们以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的胆识和勇气,拉开了镇域经济发展的序幕。</p>
<p> 没有钱,他们专程下武汉,通过亲情、乡情打动西河在外建筑老板李所涛投资兴建新景园,实行借船出海。</p>
<p> 没有地,他们迁村腾地,集约发展,整体搬迁罗家榨、西刘湾等5个自然湾,腾出宅基地260亩,置换土地400多亩进行复垦。</p>
<p>没有政策,他们就三番五次跑部门找领导,争取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p>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exstlyq/../xwhbyw/xwwc/201010/./W020101020563808052316.jpg"></p>
<p>图为区长杨军安指导新景园建设</p>
<p>2007年,终于使总投资1.6亿元的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西河新景园项目部落户西河。经过2年建设,已完成一二期工程,建成12.6万平方米的商住小区,园区建有绿化广场、街心公园、中心幼儿园、卫生所、影剧院、图书馆等公共休闲娱乐设施,绿化率35%,容积率1.24,水、电、路配套齐全,物业管理规范。整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建筑面积将达到22万平方米,其中建设门店600间,配套管理、办公用房1万平方米,村民还建房2万平方米。</p>
<p> 徜徉于这美丽的新景园,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建筑精美的楼群,绿草如茵、树影婆娑的景观,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韵致,休闲健身、欢声笑语的广场,犹如一幅幅和美的画卷。2008年8月16日,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看到新景园这一突破发展瓶颈、加速新农村建设的“回归”工程,欣喜地说:“象这样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值得在全市推广!”</p>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exstlyq/../xwhbyw/xwwc/201010/./W020101020563808684326.jpg"></p>
<p>无商不活,无工不富。由于历史和客观因素的制约,西河镇工业一直是空白,镇党政领导班子认识到一个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不可能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城镇,他们痛下决心,兴办工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一定要把工业短腿补长。</p>
<p> 今年以来,他们创新产业园建设模式,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融入、社会参与的模式成立股份合作公司建设产业园,由镇政府筹资400万元、立信公司出资300万元、区交通局以土地使用权折算入股、西河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融资,整合闲置土地420亩,加快建设产业园,搭建工业企业聚集发展平台。</p>
<p> 目前,产业园道路建设已形成一纵两横的园区道路布局,配套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统一建设职工宿舍、办公大楼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降低企业投产成本。截至2010年9月底,已引进投资2000万元的旭辉表面技术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湖北康力士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武汉维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孝感市鑫兴纺织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的丰源电子有限公司、投资500多万元的雅洁洗涤有限公司等8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落户,工业产业已成为西河镇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p>
<p> 生态园建设是西河一班人棋高一着,立足农村、服务城市的又一创举。</p>
<p> 围绕将西河镇打造成双峰山旅游线路核心接待点的总体目标,他们于2009年底,引进立信公司投资8000多万元,注册成立孝感市景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景园湖生态园建设。开展围堰水库综合整治工程,在水库周边流转土地360亩,扩挖人工湖100亩,增加水库蓄水30万方。围绕人工湖布点置景,提升集镇品味,把占地580亩的新景园建设成孝感城东北部一流的农耕体验、商务休闲生态家园。2400平方米星级酒店、5300平方米会议中心、3000平方米农耕体验休闲用房、30亩绿色广场布景设点正在建设,沿湖近两公里绿荫走道及建有董永和七仙女雕像、配有音乐喷泉的湖中假山,引得游人如织,成为广大群众避暑消夏和休闲健身的好地方。</p>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exstlyq/../xwhbyw/xwwc/201010/./W020101020563808998533.jpg"></p>
<p>图为区委书记仇平贵调研福良山生态园</p>
<p>依托福良山生态园龙头带动作用,实现锦枫生态园、绿岛生态园的提档升级;着力开发万亩黄栀子、千亩茶叶的现有资源,建成了连绵十公里绿色观光长廊;瞄准城市居民需求,将该镇长山、绿发等农家乐式的生态园打造成孝感市知名品牌。逐步形成锦枫、绿岛、长山、绿发等生态休闲农庄交相辉应,清水塘绿色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云丰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松林村弥猴桃试验园等农业生态园相互呼应的新格局,西河正全力打造成集游乐、休闲、餐饮、会务、农耕体验为一体的城市后花园。</p>
<p> 三大园区建设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如今,镇区面积拓展到2.1平方公里,人口发展到8000人,街道形成四纵三横长约6公里的格局,个体工商品户发展到300多家,热水器经销点达到6家,建材店扩充到26家。孝商 西河超市是孝商集团进军农村市场的第一家超市,营业面积900平方米,总投资200万元,招录本地员工35名,每年为西河创造50万元的打工收入。</p>
<p> 西河镇党委、政府正是用目标鼓舞斗志,用事业凝聚人心,才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全镇工商税收2008——2010年可实现两年翻两番的目标,该镇被孝感市评为2009年全市5个进位先进乡镇之一。</p>
<p>惠民生:无钱办成有钱事</p>
<p>改善民生,许多事情需要钱来办。西河财政是吃饭型财政。西河一班人没有因为财力不足而忽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利益无小事,他们千方百计“挤钱”、“生钱”,办成一件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好事。</p>
<p> 西河镇改善民生,从老百姓最盼、最怨的事——改水做起。</p>
<p> 过去西河难在水、苦在水,群众常常为吃水发愁,2006年干旱时镇区仅有1口100多米深的井供水。</p>
<p> 他们结合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00多万元,通过老板垫资、名人捐资、农民出资等方式筹集配套资金140万元,高标准建成万人千吨孝感市首家星级水厂,受益人口1万多人,结束了集镇及周边群众长期直接吃地下水、地表水的历史。</p>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exstlyq/../xwhbyw/xwwc/201010/./W020101020563809305403.jpg"></p>
<p>图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友凡视察水厂</p>
<p>水厂采用全自动变频无塔供水生产线,装备了自动监控系统、自动消毒药剂投放和调节系统、远程管网监控系统,确保了水质安全。创新管理机制,实施“公建民营”,由在外知名人士翟书国组建孝感市西湖水资源商务有限公司规范运营,这种经营模式已在全市推广,被外地20多家水厂借鉴。</p>
<p>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友凡、罗辉到西河调研,对西河水厂“标准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p>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exstlyq/../xwhbyw/xwwc/201010/./W020101020563810558435.jpg"></p>
<p>图为西河星级水厂</p>
<p>住上别墅是多少人的梦想,但对西河镇朱家垸的农民来说已不是梦。随着投资380多万元的朱家垸整湾拆迁异地还建工程的完成,2010年年底全湾所有农户都将住进150平方米的令城里人羡慕不已的别墅。</p>
<p> 为了把拆迁还建这一好事办好,西河镇变拆迁“难”为拆迁“暖”,把拆迁还建过程当作惠及民生的过程,时时处处让利于民、为民着想。围绕方便搬迁户生产,坚持人性化设计,在还建小区周边建设农具房,设立农具管理服务站,实行农具租用制度,专人管理定点存放,修建公共水泥稻场供农户使用。围绕提高生活保障,组建物业管理公司,优先安置供地农户就业;对新开发商铺门面,优先向供地农户租售;对兴办的镇区企业,优先招收供地农民工。围绕改善环境,对还建小区水、电、路、有线等实行集约建设,大大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让农民入住后,既享受到农家特有的田园风光,又体验到城市生活的现代气息。真正实现了农民住得起、留得起、发展好。</p>
<p> 为了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西河镇历届党委、政府多年来坚持创新办法,采取“争取项目投资、吸引名人捐资、动员企业助资、发动群众投劳”方式,广泛筹集资金,加快镇村道路建设。如今,西河镇通镇公路达20公里,通村公路达87公里,公路密度为210公里/百平方公里,位于孝感市前列,形成了以黄孝路、邹西路为骨架,以通村公道为干线,以通湾公路为基础的内联外畅交通格局,境内东环线、西环线、中环线线线相通、村村相连,是全区最早实现“村村通”的乡镇之一。</p>
<p> 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近年来,共投资2000万元,实施亮化、硬化、美化工程。在镇区安装节能路灯100多盏、建绿化带2000平方米,铺设彩砖8000平方米。成立环境卫生和集镇建设执法队,实行定人、定岗、定薪的“三定”管理模式,落实长效保洁机制,彻底改变了昔日西河镇污水横流、垃圾乱倒、建房无序、经营占道的现状。</p>
<p> 近3年,西河镇党委、政府咬紧牙关渡难关,勒紧裤带过日子,投资3个100万元,改善就医环境、办事环境、育人环境。投资100万元,建成500平方米的西河卫生院标准输液大厅和防保站;投资100万元,建成集综治维稳中心、法律援助服务中心、文化广电服务中心于一体的西河便民服务中心;投资100万元,完成道店小学标准化建设。</p>
<p>强作风:一石激起千层浪</p>
<p>2010年4月,该镇对履职不到位、实绩不突出的1名村主职干部、4名副职干部予以免职,这在全镇引起了极大震动,使干部看到镇党委在动真碰硬抓作风。镇党委认识到越是条件环境差、工作难度大,越要靠作风来保障,只有作风过硬的队伍,才能打硬仗恶仗。于是一套强化作风、提高执行力的措施相继出台。</p>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exstlyq/../xwhbyw/xwwc/201010/./W020101020563811021963.jpg"></p>
<p>图为镇党委一班人正在研究加强作风建设的举措</p>
<p>创新干部教育管理机制。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镇直机关、事业单位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全员实行目标管理,强化工作责任。各类大型任务、中心任务完成或告一段落时及时考评,按照制定的考勤管理制度,认真执行考勤奖惩。明确规定干部及其亲属一律不得参与工程建设,谁参与处分谁。严格项目建设“三个隔离”办法,即征用土地中投资方与农户隔离、办理手续中投资方与部门隔离、建设施工中干部及其亲属与工程承包隔离,从源头上防止滋生腐败行为,促进项目建设优质高效,确保干部干成事、不出事。</p>
<p> 全面开展村级班子届中考核活动,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成本意识,促进村级组织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2010年上半年,在考核的过程中,全镇26个村党支部412人参与了测评。注重对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排名情况、村级建设状况、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会议和文件的形式进行全镇通报,对4名考核不合格、群众满意度差的副职干部进行了调整,对1名年老体弱、不能胜任现任职务的村党支部书记给予了劝退,对有不良反映的4名村主职干部由镇党委分别进行了诫免谈话,并责令写出书面整改报告。</p>
<p> 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治安防控第一道防线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决策调度、稳控事态工作机制,该镇发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都得到了及时妥善外置,没有将矛盾上交,没有牵扯上级领导工作精力。</p>
<p> 通过创新作风建设的办法,引导镇村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创先进、真抓实干争优秀,呈现出了克难奋进、抢前争先抓发展的生动局面。</p>
<p> 一批镇领导班子成员扎根西河,负重拼搏。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沈晓博,镇党委副书记闵华、屠礼华、宣传委员刘晓华等一干就是一二十年,无怨无悔。在矛盾最突出、情况最复杂的拆迁、征地过程中,以党委副书记屠礼华牵头负总责的6个专班,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仅一个月就完成了25户房屋拆迁、360亩土地征用任务。</p>
<p> 村级组织结合各自实际,主动谋发展干发展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朱岗村大力发展毛驴养殖业,长山村兴建大棚蔬菜60亩,松林村种植弥猴桃20亩,胡砦村、李岗村依托福良山“碧剑茶”品牌带动效应,分别建立标准化茶叶种植基地100亩,都兴办了经济实体。</p>
<p> 涌现出了全区优秀党支部书记吴清珍。该镇双堰村负债达60万元,在群众高票推选下,女干部吴清珍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担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从最难最繁琐的事抓起,彻底改变了一个贫穷落后村的面貌。如今偏远的双堰村灌溉渠系配套、通湾公路修到田间地头,民风淳朴、邻里和睦,村级经济纯收入2010年可达5万元。近两年,在吴清珍的帮助下,双堰村已有10户贫困户脱贫,30多户群众发展特色养殖。她被村民们誉为清水尤珍的好书记。</p>
<p> 创先争优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西河加快发展的引擎已启动,西河争先进位的号角已吹响,西河正以崭新的姿态向我们走来。</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23 11: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