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楚天都市报讯 面对“择校风”,一些地区和学校已有了成功的抑制措施。郭振有认为宁波市北仑区的教育模式走在全国前列。他到北仑区一所学校考察时,学校不仅有跆拳道、农场、电脑区,还有科技、艺术、体育区。“十一五”以来,北仑区撤并了30多所小学、初中,新建、迁建6所中小学,教育总投入40多亿元,城乡学校的硬件条件基本达到一致。最近几年,学区已少有适龄儿童择校。</p>
<p>而河北省邯郸市教育局局长赵浩军说,2007年邯郸市政府提出3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无择校城市”目标,如今已兑现了诺言。</p>
<p>赵浩军介绍,邯郸市将初中毕业升入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公助生招生指标,按生均比例平均分配到全市所有初中,无论优质学校还是二三线学校都一视同仁。同时规定“转学学生和片外生不得占用分配生指标”。这条“高中升学指挥棒”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小学升初中的“择校热”即刻降温,所有地段生都回到片区内初中报名读书。</p>
<p>赵浩军说,邯郸市在解决薄弱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素质问题时,校长通常采用从名校调入的办法,而重点则放在解决教师交流“不到位”难题。</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