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86|回复: 0

缅怀华夏始祖 游客赴随州品鉴农耕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8 11: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exstlyq/../ctdsb/ctdsbsgk/ctdsb02/201010/./W020101006247451544452.jpg"></p>
<p>图为:炎帝故里游人如织</p>
<p>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 牛泰</p>
<p>华夏悠悠文明史,厉山脚下是源头。随州人坚信:中华民族“人文初始祖”——炎帝神农就诞生于该市厉山镇。然而,为了争夺“炎帝故里”的牌子,随州、陕西宝鸡、山西高平、湖南株洲炎陵县和会同县,四省五地展开激烈角逐。随州市外事侨务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虽然“炎帝故里”尚存争论,但随州正将争论抛开,寻求一条合作共赢之路。</p>
<p>谒祖圣地游人如织</p>
<p>昨日已是黄金周的第五天,随州市随县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游人依然如织。他们来到这里祭祀华夏人文始祖——炎帝。</p>
<p>炎帝名神农氏,号连山,又称火神、太阳神。他创耕耘、植五谷、驯禽兽、尝百草、疗民疾,烧陶制耒,开启了我国史前农耕文化,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p>
<p>旅居美国的华侨肖先生和家人正在神农塑像前拜祭。他说,站在神农像面前,他找到了归属感。在美国居住的日子里,他最喜欢听的一首歌是《龙的传人》,在优美的旋律中,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今年9月回国后,他极力要求在武汉的亲戚带他来随州寻根。</p>
<p>肖先生说,炎帝神农发明了耒耜,教人种植五谷,带领中华民族的先民告别茹毛饮血、居无定所的生活方式。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从采集、渔猎野蛮时代到农耕文明时代的重大转变。炎帝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更凝聚着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p>
<p>景区内外天壤之别</p>
<p>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内“建筑返古、环境还野”。</p>
<p>景区管理局负责人严清明说,景区内大打两张牌:农耕和寻根。在景区的神农文化广场内,各式各样的古代农耕工具琳琅满目,如水车、犁等。古农具和历史人物的组合展现了一幅五千年华夏农业变迁的历史画卷。</p>
<p>严清明介绍,区内寻根文化氛围浓郁。神农大殿前是谒祖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八根功绩柱,功绩柱以图腾柱的形式分布组成一组雕塑,通过精雕细刻,充分体现了炎帝神农在农耕、医药等方面的丰功伟绩。</p>
<p>景区内古朴典雅,但刚走出景区,一些游客便抱怨起来。昨日下午4时许,武汉游客陈先生说,景区内古色古香。而景区外的街道上,尘土飞扬,交通拥堵。街边的一些建筑与景区极不协调。一个罕见的4A级景区坐落在一个普通城镇上,食宿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备,与景区形成明显反差。</p>
<p>对于游客的意见,严清明说,景区管理局正在筹划,高薪聘请管理团队提升景区档次。</p>
<p>新闻链接</p>
<p>抛开争论合作共赢</p>
<p>我省随州与陕西宝鸡、山西高平,以及湖南株洲炎陵县和会同县展开“炎帝故里”之争。“炎帝故里”为何如此炙手可热?随州市外事侨务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是一块城市旅游开发的金字招牌。</p>
<p>该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去年5月20日,随州举行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全年吸引480万人次来随州旅游。实现旅游总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今年6月的“寻根节”后3天内,炎帝神农故里景区内共接待游客3.82万人次,端午节小长假期间,随州接待境内外游客32.67万人次,同比增长32.9%,跻身全省三甲。此外,除了激增的旅游收入,“炎帝故里”更推动了随州的发展。正在规划的中华农耕文化园项目,总投资便超过了40个亿。</p>
<p>激烈争夺中,随州将如何面对?这位负责人说,虽然“炎帝故里”尚存争论,随州正将争论抛开,寻求一条合作共赢之路。该市已与湖南炎陵县结成友好县,欲联合打造炎帝文化品牌。并在旅游线路打造、文化学术研究等方面展开竭力合作。此外,随州还与陕西、河南炎黄文化景区组成旅游联合体。</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26 13: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