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02|回复: 0

《红楼梦》地面开播在即 李少红回应质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3 09: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img1.gtimg.com/ent/pics/hv1/220/44/554/36035290.jpg"></p>
<p>《红楼梦》剧照</p>
<p><img src="http://img1.gtimg.com/ent/pics/hv1/219/44/554/36035289.jpg"></p>
<p>主创红衣预祝收视飘红</p>
<p>晨报(记者 朱美虹 吴磊 现场图片) 三年过去了,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千呼万唤始出来6月26日,上海观众将先于全国观众在东方电影频道尝鲜,而卫视的播出则要到9月。昨天,记者与沪上几位专家提前一睹《红楼梦》,而李少红带领的创作团队也来到上海,与大家互动。</p>
<p>昨天放映的4集新版《红楼梦》分别是第1、2、15、16集,剧情分别为黛玉进府和宝玉挨打,其中第一集的“女娲补天”部分,是各个影视版本《红楼梦》均未表现过的,华丽的服装、唯美的意境、空灵的音乐、精致的画面,使得该剧烙有明显的李少红风格。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纪人、上师大红学专家孙逊、上大中文系教授葛红兵这四位专家学者,在观后表达了各自的看法,现场反馈的质疑声,也集中于几点。</p>
<p>对白过于拗口?</p>
<p>与旧版《红楼梦》改变高鹗结局相比,该剧忠实于原著,严格按照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本的《红楼梦》拍摄,不但情节发展、故事推进顺着小说的脉络进行,演员对白都是直接摘自原著,甚至连“蝎蝎螫螫”(指在小事情上过分关心)这种如今已不再使用的词也照搬不误。红学专家孙逊表示,新版《红楼梦》忠实原著的做法能有效推广《红楼梦》,但他同时指出,过于忠实原著也限制了想象力。</p>
<p>李少红称,该剧任何一处细节都经过了考据,对于普通观众必须借助字幕才能听懂对白的疑问,她表示,“这会子”、“情性”、“倘或”等这些小说中的话,其实就是当年的白话文,只是语言经过了200年的变迁后现代观众有所陌生,“从意思的表达上观众完全能听懂,只是可能不知道哪个字”。她以“堡”字为例,称尽管如今的读音为“bǎo”,但剧中还是采用了旧音“pù”,正是为了重现200年前的那个时代。</p>
<p>王夫人和贾政太老?</p>
<p>新版《红楼梦》最大的特点是青春主要角色分为成人组与少年组两组,“小宝玉”于小彤拍摄时只有13岁,与原著中人物年龄相仿的一众小演员,让人感觉青春气息扑面而来。选小演员是李少红的创意,为了忠实再现原著中初恋的懵懵懂懂,然而,饰演王夫人的归亚蕾已是60多岁,饰演贾政的许还山更是70出头,年龄上的巨大差距,使得他们出现在同一场景时显得有点别扭。</p>
<p>对于这样的演员选择,李少红解释为宝玉是“老来子”,“我们可以算一下:王夫人的儿女中元春最大,省亲时36岁;贾珠是生子后死的,去世时的年龄应该在17-20岁之间,贾珠死后才有了宝玉,这也可以解释贾母对宝玉的过分溺爱和对贾政恨铁不成钢的心态。”</p>
<p>画外音显得突兀?</p>
<p>新版《红楼梦》中不时出现画外音来描述剧情与角色心理,这不仅给人带来重复之感,也容易令观众出戏。对于画外音的设置,所有专家和记者都表示不习惯。</p>
<p>李少红表示,加画外音,红学专家一开始也不主张,但自己还是坚持了,“因为电视剧要面对层次不同的观众高水平的专家、红迷只占了10%,大多数观众对《红楼梦》原著是不熟悉、不了解的,必须依靠注解。表演是一方面,画外音也是加深他们印象的一种方法。”李少红透露,画外音特地选择了适中的音调和嗓音,配音的周野芒前后共录了4次,“想听到的观众自然能听见,但如果你要忽略它,它也不会捣乱,这是我希望达到的效果”。</p>
<p>链接芳钦吖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6 07: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