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70|回复: 0

双卵巢多囊改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1 09: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双卵巢多囊改变</p>
<p><img src="http://img.baidu.com/img/iknow/icn_point.gif"> 悬赏分:10 -</p>
<p>解决时间:2010-6-21 09:42</p>
<p>做了两次阴道B超:</p>
<p>第一次检查所见是子宫肌层欠均,宫内膜厚8cm,清。左卵巢内见数个液性暗区,最大的6*6*5mm,右卵巢内见数个液性暗区,最大的7*6*5mm,盆腔积液阴性。</p>
<p>三天后复查结果:</p>
<p>子宫肌层欠均,宫内膜厚10mm,清。双卵巢稍大,内均见数十个直径小于6mm的液性暗区,盆腔积液阴性。</p>
<p>医生结论是双卵巢多囊改变,让月经来之后第二天做内分泌检测。</p>
<p>最近打算要宝宝了,不晓得这种情况怎么办啊,是否能治愈啊,本人13岁多初潮开始,月经一直不是很正常,一般总是提前,20天左右就来了,月经量有时候多有时候很少。</p>
<p>提问者: zfsun100 - 一级</p>
<p>最佳答案</p>
<p>治疗</p>
<p>(一) 降低体重</p>
<p>降低体重是多囊卵巢征的基本原则</p>
<p>(二) 醋酸环丙孕酮加乙炔雌二醇</p>
<p>不需要生育的妇女来说,应首选此方案。</p>
<p>(三)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治疗</p>
<p>1. 药物治疗</p>
<p>1) 克罗米芬:是由于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征的首选药物。克罗米芬治疗能有75-90%的患者排卵,但仍有部分患者不排卵或不能妊娠。</p>
<p>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该方案的优点是在大部分患者引起单个卵泡发育及排卵。</p>
<p>3)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对于克罗米芬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是常用的治疗方案。</p>
<p>4) 纯促卵泡素(r-FSH)商品名Gonal-F,中文名果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多量内源性LH分泌,因此,在诱发排卵时使用纯促卵泡生成素较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好。 5) GnRHa方案</p>
<p>6) GnRHa+GnRH方案</p>
<p>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对于使用促性腺激素治疗6个周期仍不妊娠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原因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不受输卵管因素影响,同时不需要强调控制单卵泡发育。因此,治疗效果较促性腺激素治疗要好。</p>
<p>3. 腹腔镜手术治疗 术后排卵率可达54-92%,妊娠率为35-69%。其优点是损伤小,恢复快,一次手术可获多个排卵周期,无多胎妊娠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合并症。</p>
<p>低热量饮食益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p>
<p>今年3月出版的《生育与不育》杂志中有一篇短期随机实验研究文章称,低热量饮食可以使体重明显减轻,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生殖和代谢病变明显改善。</p>
<p>宾夕法尼亚州Hershey医学院的Kelly Stamets及其同事在文章中写道,多囊卵巢综合症常与肥胖有关,因为肥胖会加重与疾病相关的代谢和生殖疾病。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女性均有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因此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成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p>
<p>在一个月的研究中,35名伴有不育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的肥胖女性接受了两种限制性能量饮食中的一种。高蛋白饮食包括30%蛋白、40%碳水化合物、30%脂肪,高糖饮食包括15%蛋白、55%碳水化合物、30%脂肪。主要结果评定是体重减轻,其次是寿命预测和激素、脂肪、脂蛋白、血糖稳态和能量代谢标志物的检测。</p>
<p>26名女性参与完成了这项研究,两种饮食限制导致的体重减轻程度相似,两组循环雄激素、糖代谢、勒帕茄碱检测均无差别。</p>
<p>与基础值相比,维持低热量饮食一个月的女性循环雄激素水平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和3小时口服糖耐量实验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空腹勒帕茄碱水平和勒帕茄碱曲线下面积均降低。26名患者中14人用药期间出现月经流血。</p>
<p>研究的局限性包括26%患者中途退出和干预时间短、缺乏排卵的检测手段及由患者自己报告各自的情况。</p>
<p>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天津华山医院网站</p>
<p>0</p>
<p>回答者:</p>
<p>想飞去外太空 - 一级   2010-5-25 13:33</p>
<p>我来评论>></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7-8 12: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