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07|回复: 0

独家观察:天下玩乐令 音乐商业碰撞后的尴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1 13: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img1.gtimg.com/ent/pics/hv1/125/123/527/34299665.jpg"></p>
<p>音乐是否也丧失了自己的春天</p>
<p>四月初,笔者为全程跟踪诺基亚“天下玩乐令”四组艺人的采风而专门买了一件大大的黄色行李箱。两周后,箱子就被活活贴成了红色。</p>
<p>天下玩乐令之“举乐四方”是诺基亚基于自身市场活动的前提,试图通过让音乐人深入生活、深入民间,通过与最纯粹和原始的民乐交流的过程,启发创作者的灵感,生产出优质的、真正有生命力的音乐。说白了也就是采风,采风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创作《诗经》时就有了,其中《国风》的大部分周初到春秋中期的民歌都是从民间采来的,只是两千五百年后因为技术的问题,采风而来的音乐不写字留存而改为了网络上传,而“国风”一词也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以改称“中国风”了。</p>
<p>这场商业与音乐结合的活动先是通过线上活动昭告天下,继而从今年4月开始进入一系列的地面活动阶段,在中国二十多个城市举行了N场类型各异的活动。直到5月15、16日两天于西安以音乐节的形式结束,全部周期共投入一千万,而在许多BT以及使用BT软件的人看来,这是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劳了唱片公司的民,伤了诺基亚的财毕竟BT就是为盗版而生的,“只要网上有,喝啥都是酒”。</p>
<p>这场原本为一群商人多少为了些商业意图而群策群力的商事,却因被媒体、乐评、圈里人以及乐迷嗅到了音乐原创、中国风复苏以及内地娱乐工业价值而大受关注,许多人认为这是足以和1994年魔岩唱片在内地提出“新音乐春天”旗号相提并论的历史行为,或许是《2012》以及那群梳辫子、胯下有大鸟的蓝人的备受追捧,使许多人发现原来走娱乐偏锋是唯一能让那些甚至遭受金融危机洗礼而穷败不堪的人都能掏钱出来的唯一方法,大家开始想象是不是如果有一首像《拆弹部队》一样既政治又血性的歌曲之后,乐迷们便会不怕死,或者至少是提振气势。但这场商人贡献出音乐成长元素的利益行为究竟能不能给人们带来势气,还是又一次“魔岩春天”……</p>
<p>“天下玩乐令”发生在了这个没有春天的2010年,而音乐是否也丧失了自己的春天?</p>
<p>1</p>
<p>2</p>
<p>3</p>
<p>4</p>
<p>5</p>
<p>上一页</p>
<p>下一页</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5 00: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