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最近,“快男”刘著成了电视红人大大方方地参加比赛,积极接受媒体采访。和先前那些“草根明星”不同的,是他那几可乱真的女人模子。而正凭此点,他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有人说,这是社会在进步,人的审美眼光在变得多样化,大家都宽容了。真的如此吗?</p>
<p> 刘著不是第一个因“模糊性别”走红的艺人。《星光大道》走出的李玉刚,甚至春晚走红的“小沈阳”,皆是此类人物。他们所受到的待遇基本相似:支持者众,也有嗤之以鼻者,但后者很容易被斥为“守旧”;另一个相似点是,他们都是靠着电视这样的大众媒体走红的,而走红的秘诀,正是他们凭借着各自身体的特殊之处,而并非他们所表演的艺术本身多么有吸引力。</p>
<p> 这大概正符合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一个看似“后现代”的镜像:不重内容,只重形式;消解意义,留下碎片。“小沈阳”几乎从来没有过完整独立的“创作”,他的杀手锏,无非是模仿以及用身体本身(抱歉,我并非是说那个意思)来取悦大众;而刘著,则更迎合了这个时代大众的好奇心与窥私欲。</p>
<p> 所谓“后现代”,另一个特征便是消费主义。而电视上出现的“小沈阳”、刘著、孔铭(男版范冰冰</p>
<p>),正是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消费品。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厌倦了那些正襟危坐的老一套,看到这些新鲜的事物,自然大有好感。而这,却被人误读成了一种“宽容”。</p>
<p> 说到这里,并非对“小沈阳”、刘著们有所偏见,只是想说,我们的消费胃口还有多大?快男超女、春晚、星光大道,还算较为独立的只与演艺本身有关的消费载体;那么“非诚勿扰”之类呢?它把生活舞台化,让相亲娱乐化,将这一过程中红男绿女所表现出的人性扩大化,进而也成为我们的消费对象;而我们,则在马诺们的“直言不讳”中,获得一种在庸常生活中所无法获得的释放感。</p>
<p> 回到“宽容”这两个字本身,它是一种真实的生活的;那么,看我们是否宽容,就来检视一下我们的生活。仅举一例: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你真的能够无所顾忌地和他们共进一餐么?所以说,我们只能在对电视影像的消费中,为自己的“宽容”而倍感欣慰。</p>
<p> 君不见,“犀利哥”已经被消费掉了吗?</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