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08|回复: 0

美丽的相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3 11: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记者 萧雨林</p>
<p>  2月2日一大早,襄阳区龙王镇农民女作家周春兰就开始站在路边张望,等待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方方一行的到来。</p>
<p>  10时许,3辆小轿车驶进柏营村一组周春兰的家。尽管此前已电话联系过,但看到方方一行从小车里走出来时,周春兰还是感觉在做梦。</p>
<p>  这次,随方方前来的还有中南民院教授杨彬女士、长江文艺执行主编何子英女士。她们从武汉为周春兰送来了一台电脑,甚至连电脑的接线板和存储文稿用的U盘都带来了。随行人员帮忙把电脑扛到家里,安装调好。“方方主席、杨教授,何主编能到家里看我,我真是太感动了!”周春兰流着泪说。</p>
<p>  1997年,周春兰爱上了写作,随后便把写作当成她生命的一部分。尽管寄出去的稿子很少被采用,每次还要花打印费和邮费,但她始终没有放弃。2006年,本报对她的执著与坚守进行报道后,感动了很多人,并引起了襄樊市作协的关注。2009年4月,省作协举办农民作家培训班,市作协便推荐她到省里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就在这一次,周春兰认识了方方,以及定点辅导她的杨彬教授。</p>
<p>  杨彬从电话中得知周春兰的家庭条件比较差,每次都用笔写稿,再拿到镇去打印,打一页要花4块钱,既费时又花钱,她就想送周春兰一台电脑。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方方时,方方当即表示一起送去。当天,在周春兰家中,杨彬感慨地称这次行动为“美丽的相遇”。</p>
<p>  尽管早就知道周春兰的家庭条件很差,但当方方一行真正走进周春兰的家时,还是被深深地触动了。这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房子,如今已很少见到了。旧式的房梁,泥土的地面,屋里除了一台旧电视,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电和家具。</p>
<p>  “没想到,你的生活这么艰苦!在这样的环境里能一直坚持写作,真是太了不起了!”方方说。</p>
<p>  虽然不是第一次见面,3位女作家还是跟周春兰说个不停。因为方方有太多话要对周春兰讲,杨彬只好利用临走前的一点时间,对她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p>
<p>  周春兰此次被列入计划的长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农民女作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写作,最终成功的故事,目前已完成四章。</p>
<p>  方方对大家说,周春兰小说方面的“感觉”还好。去年参加农民作家培训班的作家有30位,后来省作协从中遴选10位重点作者,请资深编辑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跟踪辅导,周春兰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她的作品修改后能出版,她的作品将和其他5位农民作家的作品,一起被编入“湖北农民作家丛书”。她将联系影视公司,把这些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p>
<p>  “我们要支持,就得实实在在,希望他们的作品最终能够帮助他们自己改变生存境遇。另外,我们鼓励基层作者坚持写作,就是希望告诉人们,农村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种,不只是看电视、打麻将,还有读书、写作和尊严。”方方最后说。</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26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