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27|回复: 0

图文:告别象牙塔,这里是另一个校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9 15: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图为:班长(中)为新兵夹菜 记者李溪摄      </p>
<p>本报记者张凡 通讯员杜杰 实习生伍鑫泉</p>
<p>  隆冬时节,寒意逼人,城郊的武警襄樊市支队新训大队,却是一派热火朝天。新兵战士们正紧张地训练着。</p>
<p>市武警支队工作人员说,在今年的新兵连中,大学生新兵占了三成。这一比例,创下了历史新高。</p>
<p>昨日上午,天气略微料峭,好在阳光明媚。走进新训大队,响亮的标语和阳光一样耀目——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训练场上,他们队列整齐,口号铿锵。没有肩章帽徽的作训服,映衬着新兵严肃又略显稚嫩的脸。</p>
<p>陪同采访的市武警支队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眼前的队列里,有很多是“传说中”在读或毕业的大学生。“哪些是大学生兵啊?”记者问道。带班值勤的领导,一声令下,出列的几乎占1/3。</p>
<p>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从象牙塔到军营,从学士服到橄榄绿,他们经历了哪些变化?本报记者带你去军营探个究竟。</p>
<p>  人物:谌波</p>
<p>  入伍前: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p>
<p>  专业:软件工程</p>
<p>  做自己想做的事</p>
<p>  出生在宜城的谌波,高中时就对那身橄榄绿情有独钟。高考结束后,他向父母提出当兵的想法,父母并不支持。</p>
<p>父母认为儿子高考成绩不错,读大学更稳妥,更有前途,便劝他先读大学再做打算。大学4年转瞬即逝,因为所学专业十分热门,他顺利进入中关村一家企业。</p>
<p>月薪3千,对于刚工作的他来说,还算不错。他原可以像多数同龄人一样,继续在职场拼搏。但去年10月看到的征兵消息,再次勾起了他对军营生活的向往。</p>
<p>读了十几年的书,谌波时常觉得自己书生气十足,缺乏大气魄和男人的豪迈。“缺什么,就向往什么。”谌波如是说,于是,他决定投身军营,塑造自己的男子气概的同时,也能圆自己的军营梦。</p>
<p>刚来新兵连,大家自我介绍时,他发现自己几乎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他调侃自己是“赶在青春的尾巴上,做了自己想做的事。”</p>
<p>  偷偷苦练基本功</p>
<p>京城名校毕业的谌波,并没有人们常说的大学生的优越感,相反,在卧虎藏龙的军营里,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p>
<p>在他看来,自己是大学生新兵,大家对他另眼相看,他也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与年龄小的战友一起训练,他担心技不如人。</p>
<p>软件工程专业的他,大学四年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电脑。读书时,经常十几个小时对着电脑,一动不动。由于长期缺乏锻炼,进入部队后,他发现了身体素质的差距。</p>
<p>入伍后的第一次3千米长跑,谌波花了20分钟,是全班倒数第一。这对于当惯了佼佼者的他来说,是不小的打击。于是,他开始加班训练。</p>
<p>夜深人静时,战友们进入了梦乡,他偷偷爬起来在操场上练长跑。一个月后,再次测试3千米,他只花了15分钟,他的变化让班长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p>
<p>  人物:申延锰</p>
<p>  入伍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读</p>
<p>  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p>
<p>  叠的不是被子,是耐心</p>
<p>  入伍前,申延锰还未毕业。从菁菁校园到绿色军营,申延锰最不适应的就是叠“豆腐块”。</p>
<p>上大学时,除非是应付卫生检查,许多男生都不会主动叠被子。申延锰却是例外,他每天都会叠被子,但只是将被子一翻一卷就完事了。</p>
<p>刚到新兵连,战友们叠得方方正正的“豆腐块”让他傻了眼,叠被子成了他的烦心事。在新兵宿舍里,班长手把手演示“豆腐块”是怎样叠成的。</p>
<p>班长的巧手折一折,压一压,“豆腐块”就叠好了。申延锰并没有把这看似简单的活放在心上,他觉得军人最厉害的应该是战斗力,被子叠得再好也没用。</p>
<p>没想到他在这小小“豆腐块”上栽了跟头。班长连续教了3天,他才勉强学会“豆腐块”的叠法。这下,他不敢再小觑军营生活了。</p>
<p>接连的新训,使他悟出军人最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p>
<p>现在,叠被子已成为申延锰的拿手好戏。不到两分钟,他就能把被子叠成“豆腐块”,他笑称他叠的不是被子,是耐心。</p>
<p>  人物:蒋文超</p>
<p>  入伍前: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p>
<p>  专业:法学</p>
<p>  七尺男儿落下思乡泪</p>
<p>  在武汉生活了23年,蒋文超头一次离开家乡。初来新兵连,这个“有泪不轻弹”的七尺男儿,忍不住落下了思乡泪。</p>
<p>刚到襄樊的那天,蒋文超看着这座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战友,突然间感到了孤独和无助。晚上,他躺在床上,把被子捂得严严实实,躲在里面悄悄抹泪。</p>
<p>通过一个月的共同生活,共同训练,战友们渐渐熟络了,成了无话不谈的兄弟。真挚的友情逐渐冲淡了蒋文超对家人的思念。</p>
<p>每周给父母打电话,是他的惯例。他说,刚来时,他不敢在电话里说自己想家,佯装坚强,报喜不报忧,现在是真的无“忧”了。</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25 00: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