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特约通讯员 甘霖</p>
<p> 2009年,老河口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工商税收入比重大幅提高,非税收入比重快速下降。</p>
<p> 面对喜人的数据,该市领导这样认为:“财政收入的变化,有力地证明了老河口市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p>
<p> 质量和效益提升的背后是老河口经济发展的转型。</p>
<p> 升降之中,显示发展思路</p>
<p> 老河口地处武汉、襄樊、十堰汽车工业走廊中心,发展汽车工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8年,汽车机械工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3%的份额,税收一直位居各项税收之冠。</p>
<p> 在老河口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经济发展外向度低,一直是困扰决策者的难题。为此,该市提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整合汽车机械工业,提档升级纺织工业,集群发展冶金工业,技术改造化工建材工业”的思路。</p>
<p> 该市注重引进国家鼓励发展的制造业、食品加工业项目,实现经济转型,增强县域经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同时,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励办法,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大力激活民间资本,组建了15个由市级领导牵头的招商工作站。</p>
<p> 瑞亚科技、盛普电子等一批高科技项目落户老河口,提升了该市经济的科技含量;葛洲坝集团7亿元资金的投入,使建材工业形成集群式发展格局;奥星粮油公司在老河口安家,使食品加工业形成“龙头拉动式”发展格局;陶金瓷业的建成,填补了老河口陶瓷业的空白。同时,“汉水”牌银鱼系列产品香飘海内外,休闲旅游方兴未艾。</p>
<p> 工夫不负苦心人。年终盘点,2009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占规模企业比重达32.5%,成为第一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产值增幅低于全市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左右,轻工业产值比重较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增幅高于重工业70.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 42.7% ,同比增长32.9%;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大大降低。</p>
<p> 该市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分析道,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的增减,体现了全市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工商税收入比重提高,非税收入比重下降,表明了发展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环境的改善。</p>
<p> 由“引”到“选”,凸现科学发展</p>
<p> 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老河口实现快速崛起的一条必经之路。</p>
<p> 承接产业转移,离不开招商引资。招商怎么招?从去年开始,他们创新招商方式,通过亲情、驻点、活动等全方位招商,使得一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效益佳的项目纷纷落户。</p>
<p> 招什么样的商?该市市委、市政府认为,不能“拣到篮子都是菜”,而是要招商选资,比的是科技含量、投资强度、节能降耗。</p>
<p> 去年,广东一家化工企业准备在该市洪山嘴办事处投资,预计年可产生利税1000多万元。令投资商没想到的是,因环保设施未达标被无情拒之门外。而10多个仅几百万元利税、但基本无污染的项目却成为座上宾。</p>
<p> 2009年,老河口市引进项目250个。在新开工的203个项目中,盛普笔记本电脑、香源食品、楚凯冶金、金酂阳纸业等都是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的项目;休闲梨花湖和城南新农村、洪山嘴生态园项目除具备休闲娱乐功能外,还从事农业开发、农业新品种引进及水果、水产品加工等。既注重“快”更注重“好”。</p>
<p> 推行“拿来主义”,却不照单全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老河口理性地做着自己的抉择。去年以来,全市累计拒绝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9个。</p>
<p> 呵护项目,体现后发优势</p>
<p> 老河口市决策者认为,只有精心呵护好项目,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p>
<p> 全国叫响的品牌宝石水泥,近几年由于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发展不快。为擦亮这块金字招牌,该市努力提供发展平台,引进葛洲坝集团对该厂进行资产重组。投入巨资对陈旧设备、落后工艺和环保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年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到300万吨。产品占领上海、江苏、浙江、陕西、河南等省市。通过该企业拉动,当地迅速发展配套小型企业5家,目前已形成从原料开采、运输、水泥生产的完整产业链,集群效应逐步凸现。</p>
<p> 老河口市特别呵护税收大户。全市有规模以上企业142家,通过实施土地资源配置优先倾斜、社会矛盾优先解决、领导力量优先扶持等措施,做强做大重点企业,培植税源。</p>
<p> 该市在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陶金瓷业二期建设配置土地116亩,为湖北奥星粮油公司二期发展提供土地112亩,为万盟数控机床项目预留用地100亩……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p>
<p> 老河口市注重协调厂村矛盾,确保双方权益。陶金瓷业公司是广东佛山客商投资兴建的一家投资1.5亿元的企业,是较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该市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协调厂村矛盾,使其年产高档欧式瓦2000万平方米工程顺利开工投产。</p>
<p> 在全市各部门的精心呵护下,2009年全市新增规模企业30家,其中产值过千万的企业增加 44家,达到123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9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142家规模企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 61% ,实现税收增长16.1%。老河口市还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组织推动20余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实施工业科技计划23项,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40余种。</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