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马汉琴</p>
<p> 家乡的小集镇位于鄂豫接壤处,便集中沿袭了这两地的风俗习惯。每年的腊月,人们便开始上街购置年货,这个时候也是集市上最热闹、最红火的时候。临街的商店门口总会摆上一个摊位,放满色彩鲜艳的小商品。店里总是簇拥着从乡下来赶集的人。</p>
<p>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一过,人们便进入过年的备战状态。二十四五打扫庭院,二十六七洗衣被、二十八九开始“下锅”(把准备好的鸡鸭鱼肉等切成块儿,拌上面放在油锅里炸熟),三十便开始包饺子、贴春联。一般情况下,这饺子要包足三天的用量,因为从初一到初三是不能动菜刀的。我一直弄不明白为何有这个规矩,后来母亲解释为“这是给家庭主妇立的规矩,让这些一年到头拿菜刀做饭的人歇歇”。</p>
<p> 除夕之夜,待到零点,远远近近便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这个时候,似乎大人们也忘却了一年的烦恼,和孩子们一道开心地大叫,点放鞭炮和烟花,点红了半边的夜空……</p>
<p> 尽管人们很晚才进入梦乡,但初一一大早就开始互相走访拜年了。孩子们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和大人们一起走亲访友,学说着祝福吉祥的话语。当然这一天最开心的事情还是围观民间组织的“舞龙灯”、“划旱船”巡回表演了。有时候,人们还能看到“踩高跷”、“舞狮子”、某个豫剧团的演出等传统节目。</p>
<p> 待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人们才吃着圆满、和谐、吉祥的汤圆结束了真正意义上的“年”,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