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朱凤俊</p>
<p> 农闲时,农村办喜事的特别多,正是吹鼓手赚大钱的时候。可是,有名的“喇叭张”却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张鞋匠”。“喇叭张”本名张义,今年58岁,“一支喇叭吹四方,生财全凭嘴一张”。在当地,张家的祖祖辈辈都是有名的吹鼓手,到了张义这一代,在鼓手行当里可谓炉火纯青了。“文革”时,喇叭被当成了“牛鬼蛇神”,“喇叭张”挨了斗、受了批,被迫偃旗息鼓了。</p>
<p> 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富民政策深得人心。张义心想,大家一个个富了,而我还没有脱贫,这可怎么办?这时,一位朋友来到了张义家,说是要为儿子筹办喜事,想请张义出面“吹一吹”。张义一听来了精神,“对啊,我何不重操旧业,让我‘喇叭张’的名声再响起来。”张义再次拿起喇叭,吹了东家吹西家,过起了“有吃、有喝、有钱花”的富足日子。可是,有件事情使张义改变了主意。</p>
<p> 那是2009年春天,正是请鼓手吹喇叭的时候,一户人家的孩子要结婚,因为请不起鼓手和花轿,媳妇娶不进家门,公婆为此愁病了。</p>
<p> 这件事对张义触动很大,他想,本想帮人家喜庆、乐和,没想到竟帮了人家的倒忙——帮人花钱、帮人愁。</p>
<p> 晚上,吹了一天喇叭的张义在家里坐立不安,他没好气地将手中的喇叭甩到炕上。说来也巧,这时,挂在墙上的调频音箱响了起来,心烦意乱的张义正想走过去将音箱关掉,里面传出了镇党委、政府倡导人们移风易俗,号召人们勤俭办丧事、喜事的文件精神。</p>
<p> 张义怔怔地听着,越听越觉得心里有愧,他不愿再当个专帮倒忙的吹鼓手,他下定决心,要将祖传的喇叭扔掉。几天后,“喇叭张”改头换面,跟着一位朋友学修鞋。不到一个月,他的修鞋手艺就到家了。前不久,张义用修鞋的收入买了辆摩托车,在市区摆摊修鞋。</p>
<p> 如今,他已成了当地有名的“张鞋匠”。虽说修鞋这活太脏,但张义乐在其中。</p>
<p> 如果遇到熟人,他还会情不自禁地唱上几句:吹鼓手改行当鞋匠,张义我心里喜洋洋;富民政策暖人心啊,服务人民我正帮忙……</p>
<p>【打印】【关闭】</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