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98|回复: 0

又到一年评语时 学生评语悄悄“变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14: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本报通讯员李颖 王超 记者曲慧</p>
<p>  “从你的周记中不难看出,你是个‘舞文弄墨’的好手。不过,课堂上的你表现有所下滑,开始爱上‘悄言悄语’,这可不是个好习惯啊。让我们一起努力改掉坏习惯,好吗?”这是市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耿襄慧老师给学生写的期末评语,评语里没有教条和说教,更多的是交谈和鼓励。</p>
<p>  昨日,在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本学期综合素质报告书里的班主任评语正在政教处接受例行检查。政教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检查的标准是老师的评价是否实事求是,有无格式化。不过,和以前相比,针对学生的特点,班主任的评语也变得从共性向个性、从一元向多元化发展。</p>
<p>  老师感叹:学生评语最难写</p>
<p>  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六(1)班,是范文苹老师从一年级一年一年带上来的。每学期的学生评语她都要字斟句酌、再三揣摩后才定稿。</p>
<p>  班上61个学生,各有各的特点,但在六年中性格变化不是太大,优缺点也都和以前一样。范文苹说,每年的评语要各不相同,要写出学生的变化,这就必须在平时多注意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否则是写不好评语的。</p>
<p>  范文苹今年给学生们写的评语都是对话式的,她不用短短几句话概括学生的全部,而是根据学生平时让她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来对学生进行评价。</p>
<p>  有一次,一名女学生的手受伤了,她仍坚持来上课;有学生跟老师说自己不愿当小组长;老师出差时,几个学生做小卡片送给老师,祝老师一路顺风……这些小事情,范文苹都在评语里写到了,并从这些小事里总结出学生的特点和长处。今年的这些评语,让学生们都感到惊奇:没想到这些小事老师都记得这么清楚!</p>
<p>  如何创新?老师各有高招</p>
<p>  如何避免评语时以偏概全、千篇一律?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几位老师都有各自创新的办法。</p>
<p>  五(1)班的高梅华老师让学生们先自评,然后她再结合学生的自评写出综合评语。她要求同学们写出自己本学期的变化,也可以用一句名言来激励自己。在自评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写的评语让高梅华眼前一亮,有的找到了自己在书画比赛中的特长,有的找到了自己课外阅读量少的缺点,“让孩子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比老师来找更有效果”。</p>
<p>  二(1)班的罗龙英老师则把事先写好的评语折成小纸条,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们对照着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后再誊正。</p>
<p>  为了取得家长的意见,范文苹老师则把评语发到与家长交流的博客上,家长们通过博客,可以看到评语。在博客上,家长们可以对自己孩子的评语进行点评。</p>
<p>  家长建议:任课老师都应评价</p>
<p>  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里,在音乐、体育、思品等成绩栏里,班主任会根据各科老师提供的成绩进行等级评定,可因为没有设计更多的栏目,其他任课老师无法在报告书里写出自己的评语。“我的孩子很喜欢体育课,也很喜欢体育老师,如果体育老师能在报告书里给他一些鼓励就更好了。”有家长提出,如果是班主任一个人写评语,可能只会关注孩子的语、数、外成绩,如果任课老师都能在报告书上进行评价,家长对孩子一个学期的表现会了解得更全面一些。</p>
<p>  也有家长提出,报告书就是孩子的档案,里面还应该有“特长”和“奖项”一栏,把学生平时参加的各种活动获奖情况也记载下来。这样,翻开报告书,就能看到孩子每学期取得的进步,对孩子也是一种激励。</p>
<p>【打印】【关闭】</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23 06: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