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本报讯(记者张涛 通讯员李明贵)春节临近,保健食品迎来销售旺季。1月25日,市卫生监督局启动节前保健品市场专项检查,在当日检查的2家保健食品商店和药店中,均存在普通食品声称具有保健功能、保健食品夸大保健功能及保健食品夸大疗效的问题。</p>
<p> 在东街独活大药房第一连锁店内,记者看到,保健食品柜台四处均有分布。执法人员发现,一种名为“全金深海鱼油”的产品并无保健食品标识,且未取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属于普通食品,但其说明书上标识的“适宜人群”却暗示具有保健功能,它虽和真正的保健食品“长得很像”,却属于普通食品。执法人员责令店员将几种非保健食品撤下柜台。</p>
<p> 据执法人员介绍,真正的保健食品包装上,有一个蓝色的“小帽”标识,“小帽”下面注有“保健食品”四个小字,同时还拥有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只有保健食品才能标识保健功能、适宜人群等,普通食品不能标识。</p>
<p> 在另一家保健食品专卖店中,执法人员发现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被放在同一个销售架上,非专业人员根本分辨不出来。执法人员指着店内张贴的海报称,该店海报宣传保健食品的疗效作用,是违法的。</p>
<p> 市卫生监督局副局长申克庆提醒,保健食品是介于药品和食品之间的一种产品,只适用于特定的人群,一般人若无不适,根本无需食用。消费者若要购买保健食品,一定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上的标识和批准文号,并将产品标签上标识的保健食品名称、保健作用、功效成分、适用人群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对比,看所载明的内容是否一致,谨防被忽悠。</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