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襄樊四中义教部六年级(四)班 吴铭</p>
<p> 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作弊大王,他叫张何。</p>
<p>张何学习成绩很差。但他很要面子,总想通过作弊考好一点儿。</p>
<p>那天考试,老师让我监考,我看见张何的手在口袋里动了两下,好像在掏什么东西。折腾了好一会儿,他偷偷摸摸地掏出一张小纸条。张何的嘴角动了一下,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怪笑。那笑只停留了一秒钟,他的眉头又猛地皱了起来,他的手像触了电似的赶紧把那小纸条塞进了口袋。</p>
<p>“你在干什么?”作为副班长,我必须负责任。“我在考试!亲爱的副班长。”他故意把“副”字说得很重、很长。“难道不抄就不行吗?”我轻声问他。“哼!谁抄了?”张何显出恼羞成怒的样子。随即,他手中的笔像突然来了电似的沙沙地写了起来……</p>
<p>第二天,语文课上,张何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萎靡不振了。“张何真的进步了,这次考及格了!”陈老师高兴地表扬了他。“切,还不是……”我嗤之以鼻。不过,我仔细地回忆了考试时的情节后,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那次考试,张何的确没有抄。在他眉头皱起来的一刻,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手就再没有伸进口袋里。</p>
<p>在我看来,张何这次考的不是语文,而是志气呀!(指导老师:胡德胜)</p>
<p>点评: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把考试时“张何”想抄而又不想抄的复杂的内心斗争,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俊不禁。此处也是一个伏笔。在作者看来,似乎是自己的激将,唤醒了“张何”的志气,实则是“张何”战胜了内心的虚荣心。文章最后点题,突出中心。</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