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43|回复: 0

宜城新增村集体经营项目70多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13: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何维国 通讯员付青峰 曾劲松)1月13日,笔者在宜城市孔湾镇杜岗村海明米业公司看到,公司收购车间前门庭若市,加工车间里也热火朝天,附近村、组的农民纷纷涌向这里卖粮或加工农产品。据该村党总支副书记、村主任、村农产品加工党支部书记、海明米业董事长张海明介绍,农民把粮食卖到这里,每公斤价格比市场价高出2分钱,而且加工粮油所需费用也比市场上低不少。仅此每亩可增收120元以上。</p>
<p>  这是宜城市推进“三三制”,实行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设置和功能“三位一体”以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p>
<p>  去年以来,该市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优化党组织设置、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优化党建工作机制、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协调发展的“三优一统”工程,分类建设“三位一体”的立体组织架构。</p>
<p>  郑集镇魏岗村,原来没有集体经济组织。该村依托养鸭大户任玉保及其领办的宜城养鸭协会,培养其入党并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成立养鸭协会党支部,由任玉保任协会会长、党支部书记,让经济组织和党组织互融共生。2009年9月,村集体以4亩土地入股参与协会分红,不仅解决了协会养殖用地的燃眉之急,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目前,协会会员已发展到208人,网罗鸭农1500多户,年出栏成鸭100万只,交易额过亿元,为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郑集镇也因此成为鄂西北最大的蛋鸭养殖基地。</p>
<p>  孔湾镇杜岗村集体经济份额较小,该村以优化党组织设置为龙头,成立了村党总支,并分别成立娃娃菜种植协会、海明米业为主体的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等4个党支部,村“两委”干部、协会(实体)等经济组织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实行“一肩挑”。通过党组织这根纽带,把较分散的产业和实体紧紧连在一起。</p>
<p>  雷河镇廖河村集体经济较发达,早在10余年前就注册成立了村级综合服务公司,公司法人一直由村两委班子负责人兼任,年为村集体创收33万多元。在推进“三三制”过程中,该村成立了村党总支,分设农业、企业两个党支部,村党员干部分类开展活动,在不同岗位发挥作用。宜城市经济、农经、工商等部门按照公司制和“三位一体”的要求,对廖河村综合服务公司和集体经济进一步明晰产权,明确职责,制定规划,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p>
<p>  目前,该市178个村在推行“三位一体”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全市新成立9个村党总支、28个产业党支部、8个流动党员服务站,新增集体经营项目70多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9 05: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