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0113/RB011307_6.jpg"></p>
<p>三友图 作者 王铎</p>
<p> 记者 王雪丹 通讯员 秦海波 秦华</p>
<p> “……感谢您几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夕雯,我没有文化,常年在外没照顾到女儿,不是个合格的爸爸,我对不起女儿,更对不起你这位爱心妈妈!1月4日,收到这封信件的“爱心妈妈”郑晓丽眼眶湿润了。</p>
<p> 两年前,在南漳县妇联开展的一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南漳县保密局郑晓丽与现在12岁的余夕雯一见如故,欣然做上了夕雯的“妈妈”。</p>
<p> 夕雯的家住在南漳县九集街道上。她的爸爸妈妈多年来一直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趟,聪明可爱的夕雯跟70多岁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p>
<p>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贫困艰苦又缺乏亲情,他们渴望亲情,心中始终寄盼着能和爸爸妈妈天天在一起。郑晓丽太了解留守孩子的感受了。跟夕雯投缘后,她从学习上关心夕雯,给她买了书包、学习书籍和学习用具;从生活上关心夕雯,给她买衣服,买生活用品。从夕雯喊她郑妈妈的那天起,郑晓丽始终把对夕雯的关心和教导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p>
<p> 去年春上,夕雯的父母离异了。而此时,夕雯正面临着初中升学考试的压力。为了让夕雯早日从精神上解脱出来,郑晓丽利用双休日时间,把夕雯接到县城,带她到三道河等地方看风景,到襄樊奇奇乐园游玩,在夕雯精神放松的时候,郑晓丽给她讲故事,说道理,让她慢慢放松,集中精力做功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照料,夕雯的精神状态好了起来,学习成绩也在年级名列前茅。去年升学考试,夕雯在学校全年级中位列前20名。</p>
<p> 郑晓丽把夕雯当作自己亲生女儿一样看待,日复一日,持之以恒。每个星期天,她都会给夕雯打上一个电话,为她送上一份问候。隔段时间,就会买上小礼物,到九集去看望夕雯,或是把她接到县城来,跟自己11岁的女儿一起玩。遇到重要节日,郑晓丽还会包上一个红包,鼓励夕雯努力学习。两年来,为照顾好夕雯,郑晓丽不知道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默默无声地为夕雯送去片片温情。夕雯说,过元宵节的时候,她和“郑妈妈”的女儿俊卿在一起放孔明灯,写祝福,许愿望;过中秋节的时候,也会跟“郑妈妈”一家在一起团聚……这些都是夕雯心中最珍贵的最难忘的亲情。</p>
<p> 自从做了夕雯的“妈妈”,郑晓丽与夕雯的家人、亲友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都亲切地称郑晓丽为“郑妈妈”。今年元旦,夕雯的姑姑带上自己精心腌制的鸭蛋,专门登门拜谢这位“郑妈妈”,郑晓丽却严肃而又深情地说,我照顾夕雯是应该的,只是做了我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你们来看我可以,但以后不准再带东西了!夕雯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外地打工的父母常在电话中感动地说,我们照顾小云是有心而无力,小云的成长多亏了“郑妈妈”啊!非常感谢“郑妈妈”对小云悉心的照顾。现在,小云在九集中学一(8)班就读,她的同学们也都说,真羡慕小云有这样一位好“妈妈”!“郑妈妈”的爱是真诚而无私的,她用那份朴实的真情温暖着孩子孤独的心灵,默默地为孩子抚平了心中的创伤,让留守儿童得到了“家”的温暖。</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