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0112/RB011201_10.jpg"></p>
<p> 记者 杜守雨</p>
<p> 2009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省新农村建设“三年明显变化、5至7年大变化”的总目标,按照这一个目标,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成片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在考察学习仙(桃)洪(湖)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将南漳县的九集镇、襄城区的尹集乡和宜城市的小河镇纳入襄南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以此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p>
<p> 百姓说</p>
<p> 新村新路新生活</p>
<p> 南漳县九集镇旧县铺村四组村民沈明亮的小女儿沈晶晶在北京打工2年了,今年元旦回家时,差点连回家的路都不认得了:进村的泥巴路不见了,房前屋后都是水泥路,家家户户按照统一规划建起了新房,看起来都一个样。沈晶晶站在家门口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得到确认后方敢进门。“自来水、沼气通到了农户灶头,手机、冰箱、空调进入平常人家,跟城里人生活没啥两样。”“以前房前屋后、河道河滩到处都是垃圾,又脏又臭,连树上都挂着塑料袋!”宜城市小河镇高庄村二组村民李玉莲说,“现在大家都把垃圾倒进垃圾池,再也不会把垃圾堆在房前屋后污染环境了!”随着一个个垃圾池的修建,村民的卫生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大家改掉了过去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p>
<p> 新农村,不仅是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农民的产业发展要更加充分。元旦刚过,旧县铺村四组组长沈天柱就忙着带村民到县城农业部门学习养兔的技术。作为襄南新农村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起步区,经过建设,基础条件改善了,村民们就寻思着种植什么能多挣钱。沈天柱认为,依靠传统农业种植,经济效益并不明显:“新农村不能住着新村走着老路。组里准备成立养兔农业合作社,组织村民发展养殖业,开辟新的增长点。”</p>
<p> 专家说</p>
<p> 新农村建设要让村民得实惠</p>
<p> 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委员会牵头人李光河告诉记者,襄樊的基础条件比仙洪试验区好,只要我们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就有钱为群众办实事、有能力为群众办好事。事实也证明,市委、市政府作出调整新农村建设工作布局,采取片线面结合、市县镇联动,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是正确的,示范区的变化有目共睹,其经验在全市具有推广价值。“建设新农村,要从农民最拥护、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群众最关心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李光河说,要高标准开展环境整治,实施“一建三改”、安全饮水、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硬化等重点工程,下大力气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等。</p>
<p> 李光河说:“襄南新农村示范区建设的一点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发动群众,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见到成效。”示范区把深入宣传发动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作为关键举措来抓,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实行政策激励、干部分户包保等形式,宣讲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政策,组织村民到先进村参观,让农民亲身体验新农村建设的好处,鼓舞了人心,集中了民智、民力,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拥护,激发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p>
<p> 资料显示,2009年4月以来,襄南新农村示范区建设的结果是,新农村建设与工业两者都抓好了,各县(市)区工业不仅没有退步,反而保持了高位增长。“抓新农村建设重要的工作是抓经济,抓经济就是工农共进,共同推动;农业要靠工业带动,工业也靠农业做支撑。农产品加工业今年进步快,与新农村建设有关系。同时,新农村建设是有效推进城乡统筹的方式、方法。新农村建设使公路修到家门口,公车通到家门口,空气自然清新,环境生态优美。新农村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得到了实现。”李光河说。</p>
<p> 纳入襄南新农村示范区的地方都在墙上写了自己的村规民约。“老百姓的精神文明要上水平,光靠书记讲、村长去说不一定管用,老百姓听不进去。而老百姓自立村规,村民自治、文明自创这种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很有效果,这个比领导说教要管得长久、效果更好,值得推广。”李光河告诉记者,乡风文明好了,信访稳定问题就会减少,因为老百姓知道有个规矩,就不会相互扯皮打架。那些小事情酿成大事故的,就是缺乏基础性的村规民约,老百姓看不懂大法律,也没精力去看。</p>
<p> 数字说</p>
<p> 目前,襄南示范区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集中精力,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p>
<p> 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整个示范区新改造低产农田1400亩,建设标准良田2万亩、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田5000亩,维修堰塘泵站24处,硬化排灌渠道77公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p>
<p> 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主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开展了以“一建三改”、安全饮水、路渠改造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环境整治,完成村级道路硬化91.2公里,建设户用沼气400多户,改厨、改厕、改圈132户,解决了83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居民生活污水基本实现了集中排放。</p>
<p> 以探索建立农民回归创业基地为主的机制创新取得突破。南漳县在九集镇规划了回归创业园和农民安居小区,按照“无门槛进入、无负担进入”的原则,出台配套政策、减免规费、实行奖补,鼓励支持有条件有愿望的农民到集镇安居兴业。同时,还研究制定了村庄规划管理办法、集镇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办法,探索出一条农民自主管理公益性服务设施的有效途径,新农村建设思路更宽、体制机制更活、发展动力更足。</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