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本报北京11日电 (记者杨念明、通讯员吴月朗、张宝庆、陈汉梅)湖北强大的科教资源优势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源泉。今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生动地展示了我省这一变化。</p>
<p>会上,我省获得34项科技奖,获奖比占全国获奖通用成果的11.5%,位居全国前列。</p>
<p>武汉科技学院徐卫林作为主要完成人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p>
<p>华中科技大学吴颖、杨晓雪完成的“微器件光学及其相关现象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我省2006年以来,连续第四次获得这一奖项。</p>
<p>武汉科技学院曾庆福等完成的“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武汉邮科院余少华等完成的“城域网多业务环技术方法”、武汉钢铁集团陈晓等完成的“大线能量焊接系列钢技术发明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次获得三项发明奖,创下我省获得该项奖项的新记录。</p>
<p>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吴信才等完成的“分布式大型GIS平台开发与应用”等29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p>
<p>华中科技大学外籍专家、96岁的布立顿强斯获国际科技合作奖。</p>
<p>近年来,我省科技潜力得到释放,获国家科技奖的项目不断攀高,引人注目:2006年15项;2007年20项,2008年27项。在此间参加奖励大会的省科技厅厅长王延觉说,这表明我省强大的科教资源优势在各项科技体制机制刺激下,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