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0112/RB011207_3.jpg"></p>
<p>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右)、孙家栋(左)颁奖。 新华社 发</p>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0112/RB011207_4.jpg"></p>
<p> 据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李斌 顾瑞珍)中共中央、国务院11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p>
<p> 人民大会堂里华灯绽放、鲜花吐艳,气氛庄重而热烈。奖励大会开始前,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了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代表。</p>
<p>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p>
<p>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表示祝贺。他说,过去的一年,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形势下,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加强科技支撑作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技术改造,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超前部署、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措施对遏制经济下滑势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p>
<p> 温家宝强调,最终战胜危机、实现经济复苏要靠科技的力量。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紧密跟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气氛,使科技人员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我们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p>
<p>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p>
<p> 孙家栋在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时表示,中央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央领导同志向获奖人员代表颁奖,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关怀。作为科技工作者,一定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继续为我国科技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工作。</p>
<p>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28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2项,包括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262项;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p>
<p> </p>
<p> “数学泰斗”谷超豪</p>
<p> 1926年5月15日,谷超豪出生在温州市。他从小性格文静,聪慧过人,对各门功课都有兴趣,数学、语文、历史、地理、自然等课程都学得很好,特别是数学,分数与循环小数的互化早在小学三年级时就掌握了。1937年,谷超豪进入师资力量雄厚的温州中学学习,对数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p>
<p> 成名后在一次演讲中,谷超豪曾谈到,兴趣是他研究数学的最大动力。“从事学术研究,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你如果对它不是非常感兴趣的话,日以继夜、从不放松地思考和钻研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反之产生了兴趣之后,会感到这是非常有意义,非常乐意去做的事情,不做反而不高兴。”他说。</p>
<p> 谷超豪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他在国际数学领域的双曲型方程、多元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规范场理论、孤立子理论中的Darboux方法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p>
<p> 数学成就了谷超豪的辉煌人生,同时也成就了他的爱情与家庭。谷超豪的夫人胡和生是我国数学界唯一的女院士,也是第一位走上国际数学家大会NOETHER讲台的中国女性。她和谷超豪同为苏步青的学生,相识于图书馆,相恋在同样的数学世界。1957年结婚以来,谷超豪、胡和生在数学征途上携手跋涉、比翼双飞。(据新华社上海1月11日电)</p>
<p> </p>
<p> “卫星之父”孙家栋</p>
<p>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苏联儒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历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设计部研究室主任、七机部五院院长、航空航天部副部长,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主任等职。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国家航天局特别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p>
<p> 孙家栋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我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p>
<p> 孙家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线图。他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确定了工程目标和工程总体方案,对工程各大系统的技术途径作出重要决策。</p>
<p> 孙家栋现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继续活跃在我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他为人正直,顾全大局,善于综合,敢于决策。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通过航天工程实践,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技人才。他的业绩受到我国航天界广大科技人员的敬佩和赞誉。</p>
<p> (据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