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随笔毛生平</p>
<p> 我曾一遍又一遍地以传统的方式,在王羲之所创造的世界里巡游……</p>
<p> 丁亥岁末,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疯狂地覆盖着大地,忽地念起往年下雪时临过王羲之的《寒切帖》和《极寒帖》。于是我翻箱倒柜地找出来,重新捡起毛笔在废报纸上临写起来。</p>
<p> 当锋颖在纸上跳跃起舞间,舞出的是一个美妙的黑白的世界。我忽地发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境界。多年苦苦追寻的东西,在眼前豁然开朗了。更让人惊奇的是,我发现在那信手挥写的手札的背后隐藏着一颗温暖的诗意的心灵。</p>
<p> “旦极寒,得示。承夫人复小咳,不善得眠,助反侧,想小尔,复进何药?念足下犹悚息,卿可不?吾昨暮大吐,小啖物便尔,旦来可耳。知足下念。王羲之顿首。”——《极寒帖》</p>
<p> 在那飘逸遒丽的手札中感觉不到一点寒冷,看不出一点病态。这是一个温暖的智慧的王羲之。他让我看到生命最真实最温润最豁达的存在状态。</p>
<p> 每一次临他的《兰亭序》,都是一次对生命的追问与体悟。</p>
<p> 每临一次他的手札都是一次诗意的旅程。如果说王羲之的生命里最动人的是什么?我说:不是他的字迹,也不是他的文章,而是他对生命的那种态度——豁达地乐观地诗意地看待生命中的一切。正是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才造就了一个伟大的王羲之……</p>
<p> 每一次临写他的书札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都是更近一步地走进一个热爱生命,热爱自然,追求本真的“书圣”。在他的诗文和手札中没有孔夫子式的谆谆教诲,没有孟轲式的汪洋恣肆的浩然正气。可是他却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本真,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人生的诗意,让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一个伟大的诗意的温暖的灵魂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的吻痕。</p>
<p> “魏晋风度”是古往今来书法家们梦寐以求的境界。我想除了学问和艺术修养之外,也许就是温暖的诗意的超脱的达观的生命态度。</p>
<p> 2009年的雪夜,当白雪把大地上的一切(包括诗意)都捂得严严实实的时候,我的思想却游离于现实之外,努力借助想象去复原那“东床袒腹”、“白鹅换书”、“素无廊庙之志”,泛舟东海的“书圣”是怎样的神情和风度。</p>
<p> 我在白雪和黑夜的覆盖、笼罩之下,深深地把他怀想。能用心灵的律动去遥契那一份诗意、那一种惬意和那一种快意。</p>
<p> 当我从想象中坠落到大地上时,我发现魏晋人物的生活态度是医治我们这个太多躁动、太多欲望的时代的一剂良药。</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