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15|回复: 0

挑战格式化的历史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7 14: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黄可</p>
<p>  自1840年以来,中国历经了100多年的灾难,这是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p>
<p>  作家祝勇的作品《帝国创伤》带领读者再次走进了那段历史,作品中记录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九一八”等关系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给国家带来的灾难是刻骨铭心的。要问灾难的起点在哪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脱口而出——鸦片战争,教课书上就是这样讲的。但祝勇没有这样去想,他把灾难的起点向前推了300多年。</p>
<p>  《帝国创伤》的第一部分——《郑和下西洋:无迹可寻的航程》,是整个作品中动用笔墨最多的部分,祝勇用精美的文字讲述了一段伟大而又悲情的历史,在他心中,这才是灾难起点所在的地方。祝勇不厌其烦地在各种尘封的史料中穿行,力图寻找郑和船队的所有秘密,但最终也没有如愿。因为早在300多年,明朝的兵部侍郎刘大夏已将郑和船队所有的官方档案烧毁。他的理由很简单,郑和航海耗资巨大,人员伤亡数以万计,所得利益有限,与国家无益,所以要烧毁档案。</p>
<p>  祝勇写道:“刘大夏之流不会意识到他的举动在三个世纪后引起的恶果……郑和的航海,使中国有机会在全球化的格局中思考中国的命运,但不可一视的大明王朝错过了这个机会……在刘大夏之后,作为传统海上强国的中国最终完成了内陆化的转型。”</p>
<p>  内陆化的恶果在随后300年中逐步扩大。我们知道,明朝自郑和航海后,就是一个热衷“禁海”的国家,海上力量江河日下,而清朝乾隆皇帝,关闭了除广州之外中国所有的对外通商口岸,对英国使团的通商要求也是一一拒绝。而在乾隆的爷爷康熙当政的时候,还有4个城市可与外国通商。乾隆死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也悄然落幕,这时,距鸦片战争的爆发已经不远了。这就是祝勇的结论,中国近代的灾难的起点,在15世纪的明朝,在郑和的事业失去接班人后。</p>
<p>  现在,我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时常是通过格式化的历史教育来确定的,习惯于看尺之所长,寸之所短。格式化的历史教育告诉众人,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件让国人骄傲的伟大事件,象征着古代中国的强盛,而对于明朝错失下西洋所带来机遇的后果,关心甚少。</p>
<p>  但是,祝勇的作品对这种格式化的历史教育提出了挑战,他把一些激励历史思辨的元素注入到了读者的脑海中,引导读者观察和思考历史,推动读者思考郑和下西洋与中国近代灾难的联系。作品其它的四个部分,可以说是作者为读者提供的用以证明此种联系的依据。这应该是作品本省最具价值的地方吧。</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5 02: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