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76|回复: 0

看大赛作文 谈一点想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6 16: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xfrb.hj.cn/20100106/RB010608_3.jpg"></p>
<p>  襄樊市文联 冯臻</p>
<p>  作为本土老作家老编辑,十分欣喜地在首届“诸葛亮杯”青少年作文大赛的初审入围作品中,看到了襄樊文学未来的希望。许多主题鲜明、角度新颖、语言清新、风格迥异的作文脱颖而出,有些已是完完全全的准散文作品了。</p>
<p>  在这里,我想针对此次大赛的部分作文,谈谈我所感觉到的一点不足。</p>
<p>  本次作文大赛的主题很大,要求却很细,若动笔之前没认真审题,很易写成“擦边”作文。有些作文只注意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于是就泛泛地抓住祖国大好河山或者家乡面貌尽情挥洒笔墨,再不然就是罗列历史资料、高喊“伟大自豪”。有的竟然从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罗列到改革开放,选材够大够恢宏;也有的只要写家乡,肯定就是诸葛亮、米芾、孟浩然、或者护城河、夫人城,通篇找不出一点新鲜,也找不到作者自己的生活。其实,这些素材都是好素材,问题是你怎么去利用?怎么去发挥?大赛要求“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小见大写出真情实感”,而以上这类作文却缺少实实在在地来自于作者自己生活的真情实感!中小学生尚处于初学写作阶段,脚踏实地的观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细致入微的感受感悟自己生活中的人生哲理,才能为将来写作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忌盲目求大,以至于无力驾驭。</p>
<p>  有些作文倒是“以小见大”源自于生活。题材选择、角度切入也都挺好,浓厚的生活情趣令人耳目舒爽。可这些小作者不知受谁的影响,偏偏要刻意去寻找一些华丽灵巧的词语、历代名人诗句,不失时机的给自己原本挺朴实、挺原汁原味的生活描绘硬生生地来一番修饰。殊不知,有些不合时宜的华丽灵巧在你的作文里喧宾夺主、冲击你的主题,反而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了。借用引用是可以的,但要恰如其分、适可而止,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也许有些同学会觉得朴实无华、娓娓道来的生活描绘很土、很“山药蛋派”。我要告诉你们,这种写作风格恰恰是最需要真功夫的,这种文章也是最需要读者用心去领会的。它把华丽灵巧隐藏在真实朴素的字里行间,娓娓道来的人物事件使读者如临其境,令无限遐想在读者的心头闪闪跳跃。仿佛素面朝天、一身黑灰白却衬托出无比典雅的气质美女;又似一盘清淡的素炒青菜,不用任何作料酱油来修饰,尽情挥洒原生态的色香味,令食客垂涎欲滴。大俗至雅啊!</p>
<p>  在个别作文中,我还看到了似曾相识的文字。也有些作文似乎出自同一个工厂,大同小异到只有型号和结构位置的区别。这里我只想说一句话:世上绝没有任何一条通往辉煌的捷径,学习写作更需要耐着寂寞去上下求索。</p>
<p>  没有看完全部的作文,故只有小小的发言权,给爱好文学写作的学子们聊以参考。</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2 13: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