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55|回复: 0

“水下长城”究竟啥模样 武汉上千市民入潜艇看稀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4 14: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img src="http://news.cnhubei.com/news/xwhbyw/../ctjb/ctjbsgk/ctjb04/201001/./W020100102376608619315.jpg"></p>
<p>鱼雷发射舱是人们最关心的地方 (记者邹斌摄)</p>
<p>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记者蒲哲 通讯员刘迎军、袁永华报道:“那条黑不溜秋的黑鱼就那么大吸引力啊?”昨日,看到武汉港21号码头来来往往的人群,在江边花鸟市场做生意的张老板很是好奇。他后来才知道,已经退役来汉的303潜艇经过修整后,吸引了成百上千的游客。</p>
<p>铁杆军迷探访潜艇</p>
<p>“看了很多海战片,都赶不上自己亲身的参观。”今年刚刚三十出头的小陈,是在光谷上班的一个白领,也是一个铁杆的军事迷,对于自己有机会一探潜艇内部,他感到机会难得。因此,昨天一大早,他就赶到了武汉港。</p>
<p>一到潜艇上,他就迫不及待地从舷梯下到舱内,趁着人少他在潜艇的7个舱室内,转了两个来回。“看过电影《猎杀U571》,真是惊险刺激,现在自己一上来,就仿佛变身成为了电影的主角!”对于参观的感受,小陈只用了这样一句话形容,“耳边仿佛都是水压带来的压迫感、隆隆的深水炸弹的声音。”</p>
<p>因此,小陈最关心的就是潜艇的鱼雷舱了。303潜艇共有8个鱼雷发射管,分布于潜艇最前和最后两个舱,其中艇艏有6个鱼雷发射管。工作人员介绍,每枚鱼雷身长2米,体重1吨,虽只有前后两个攻击装置,但潜艇能在很短时间内转个身,来应对左右两边的敌舰。另外潜艇内还有调整鱼雷航向的设施。小陈告诉记者,虽然原有的鱼雷已经没有了,但从鱼雷进出口、鱼雷发射管和存储鱼雷的铁架上可以看到潜艇杀手锏的厉害之处。</p>
<p>床铺简陋见证航海艰苦</p>
<p>虽然没有小陈那样痴迷军事,不过昨天来参观的市民,在结束参观后,都对潜艇、对海军的生活有了更生动的体验。听说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潜艇了,昨日下午,在孙子的陪同下,家住水果湖的老干部郭爹爹,不顾自己八旬高龄,也来参观潜艇。“看了才发现,海兵们的生活真是艰苦。”虽然每道舱门对郭爹爹来说,都是一道难题,不过老人还是要坚持体验完,让老人感慨的是海兵们的居住条件。艇上的床铺,都只有1.9米长,宽40厘米,一名市民费了好大劲才勉强挤进床上。工作人员介绍,其实艇上并没有专门睡觉的舱,所有床位都分布在7个舱中,几乎是见缝插针。仅是在鱼雷舱中,就有18名海兵与鱼雷“共枕”,其狭小可想见海军官兵们出海执行任务时的艰苦程度。“海军叔叔们睡的地方很狭小,条件很艰苦。”小学生陈子旭告诉记者。与他一样,这是昨天参观完潜艇后,不少孩子与家长的共同感受。“现在潜艇的条件要好多了,舱里活动面积也要大很多!”面对游客的感叹,工作人员介绍,303潜艇是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制造的第一代常规柴电潜艇,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如今的潜艇舒适度已经大大加强了。</p>
<p>听老海军讲故事</p>
<p>如今,停泊在武汉江边的303潜艇已经失去了动力和武力,与比邻而居的106驱逐舰一样,都已经“卸甲归田”。不过,细心的游客发现,来303潜艇和106舰参观,如果找对人,你会听到那些惊心动魄的海上故事。</p>
<p>“当潜艇浮出水面时,能看到海岛、树木,那都是让人兴奋的事情!”负责接待游客的老黄就是这样一个人。老黄是1991年的兵,在106舰上工作了16年,也曾随303潜艇出海执行过任务。退伍后,他就随着退役的106舰来到了武汉。“进行深潜的时候,人会感到眩晕!”老黄说,在潜艇上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深潜了。在水下,潜艇都是靠电力运行,所以会非常地安静。虽然一般执行深潜任务的时候,并不是每个艇员都知道潜水深度,但是当潜艇进入极限深度时,潜艇在巨大的水压下,真的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就像电影里的一样。”老黄说,那是对人心理和生理的一个极大考验。而这样的故事,在老黄的军旅生活中,一个接着一个。如果你在参观时遇到他,将会是另一种不同的体验。</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文字版|手机版|小黑屋|襄阳城

GMT+8, 2025-5-10 09: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